2)第360章 七组印刷术_明初第一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一个通常问题:那就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很有可能养成靠手下才能吃饭的结果。

  当然最终张小磊也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如果是这种多人合作的项目,就在贡献最大的人名后面加上相关小组名或者编制名称。比如沈芷芸七组印刷术。七组看起来是个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东西,不过这也没关系。相关的解释和留名纪录就留在专门的百科全书和信息更详细的科技纪念馆里。这样一来,主创人员能够与足够的名分,集体也能够得到相关的创新奖励。这或许就能避免“干好干坏都是领导的”问题了。而且张小磊还打算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如果是专门的科研体制方面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负责人,就失去了人命命名权资格,必须以该项目具体研究人员的名字来命名,或许才能“矫枉必须过正”的解决很有可能的一些风气问题了。

  当然在十四所的内部,人们是普遍不认可军工体系和天才组的一个孩子可以享受到这么高的荣耀的,因此一般说到相关的铅活字印刷术,往往就直接简称为“七组印刷术”

  为了不让人们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算是提前完成了任务的整个十四所也受到了普遍的物质奖励,不然的话,对于还不习惯于科研竞争的人们来说很难说以后会有多高的积极性了。

  就在铅活字取得突破之后不久,油墨和改进方面也有了成果。毕竟相比需要多多少少费事进行熔炼,还要进行一定的实际试产测试看看好不好用的铅活字。油墨好不好用的检验方面的难度就低了很多。

  让张小磊有些想不到的是在这方面最终有所成就的竟然是一名西洋传教士。在这个时代,来到东方的西洋人是不常见的。尤其是大航海时代以前,欧洲从扩张能力到技术方面都并未取得相比东方的领先的时候。可是了解到不少事情的张小磊则意识到十四世纪的欧洲固然在农具、造纸、生铁、纺织等不少方面的重要关键技术上都落伍于东方。而且除了少数地方以外大多数地方也不富裕。一代人之前还刚刚经历了恐怖的黑死病的影响。然而还是有一些领先于东方,并且现在看起来不怎么重要,可是在张小磊严重却显得十分重要的技术。因此在刚刚夺取天下之后不就,就花费了不少的钱财和经历去地中海一带物色像样的人才。

  或许是马可波罗游记还有黑死病的双重影响,这样的事情要比想象中的顺利了不少,没有花费太大代价,就在新军远征南洋归来之前,第一批在绘画、水力锻造方面多少有一些技艺的人才就来到了东方。当然,这也是成本不菲的硬通货在很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不然来的很可能就不是这些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会是一些忠诚可靠的正经教棍了。

  数个月的时间以来,虽然这些人还不能用新朝白话直接交流,但是对专门翻译的依赖也比刚来的时候明显小了许多。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