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四十三章 造化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掉的三十一只,除了投资团里高管人手一只啊,就连没参加投资团的两位公司高管也一人买了一只。

  合着光皮尔卡顿公司内部就消化了十一只。

  而这帮人就跟商量好了似的,谁买了这黄金打火机,都爱在公司里当众点烟显摆。

  结果这种炫富的行为很快就遭到报应了。

  别忘了,打火机都一个款式的,很容易弄混。

  好嘛,当发生了一些险些损失重大财产的误会后,也没人再敢臭显摆了。

  当然,这样的市场反应,自然是让曾宪梓大喜过望,对于和宁卫民的合作再无任何顾虑。

  说实话,其实就是不算这帮高管们的购买,二十只销售量也远超曾宪梓的预期了。

  即便以全国范畴来估计,在曾宪梓看来,每年四五百只的销售不成问题,那就是四五百万平白得到的利润啊。

  要是一旦这种黄金打火机真的像宁卫民预言的那样,会成为内地有钱人的标致性物件,那销售数目就能扩大好几倍,非常值得期待。

  所以曾宪梓不但决定正式入伙,就按宁卫民设定好的计划进行分工合作,把黄金打火机作为两家公司的新项目,在内地大力推广销售。

  而且他为酬谢宁卫民出了这么好的主意,还欣然答应帮宁卫民的忙,想办法替他兑换大批量的日币。

  哪怕这有点和内地政策不符,也没关系。

  谁让宁卫民是他在皮尔卡顿公司最倚重也最信赖的合作伙伴呢。

  就这样,原本会难住许多人的换汇问题,就这么被宁卫民轻易解决掉了。

  不能不说,人一生的福祸,其实无时无刻,不是在被其个体素质所左右的。

  最终步入老年时呈现出不同的事业成绩和家庭状况,也就是人和人学识、眼界、待人接物上的巨大差异。

  一个人在这两方面不行,那就只能说明他对世界的认知有严重误区。

  如果不相信的话,其实还有一件皮尔卡顿先生身上发生的事儿,更能说明这个道理。

  在5月份,模特大赛总决赛之前,大师曾经受时装文化函授中心邀请,抽时间给京城学员讲课。

  这些学员都是来自于京城服装学院的前身,此时还叫化学纤维工学院的各系高材生。

  由于宁卫民也好奇大师会对这些学子讲些什么,这天就主动充任司机和陪同人员,与之共同前往。

  当天,大师向大家做了简短的介绍后,便直接进入主题,开始了讲课。

  内容是讲皮尔卡顿商业王国的三大支柱产业——时尚业、房地产业、快餐业的经营模式。

  讲完离开后,学生们却愤愤不平,责问时装文化函授中心教务长,为什么请这样的人来讲课。

  学生们普遍认为大师在糊弄大家,没能给他们解决服装的技术问题。

  站在大师讲课的地方,教务长狼狈不堪,焦头烂额,其实他也不解这堂课的含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