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七十二章 开条件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爷动了恻隐之心传艺,才得以传入民间的。

  假如他要是还知道,如今京城的口子厨几近绝迹,也只有瑞宾楼一脉传下来的赛螃蟹为正味儿。

  这小子恐怕更得庆幸自己的幸运了。

  因为这就是绝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啊,日后说吃不着,也许就真吃不着了。

  瞧他这份福气,大不大吧!

  总之,如果今天的拍摄镜头打算以宴席上的场面收尾的话。

  那最后大吃大喝的一幕,一定让看到它西方人,更加误会我们的国人都是很刻板的。

  因为边家的酒席其实算是个特例,菜肴实在是太美味了。

  以至于坐在席上的宾客,拿起筷子就放不下了。

  谁都顾不上客气了,只顾得上吃了。

  难得有人举杯喝酒,就更没人聊天儿。

  人人都相当投入啊,哪怕陌生人坐一起也不见外,全大口大口往自己嘴里填乎。

  还都是这年头标准吃法,大块吃肉,肥瘦不吝,没人动青菜。

  等好不容易有个撤盘子歇气儿的工夫。

  与宁卫民同席,有个澡堂子开票的孙师傅,甚至情不自禁发出了幸福的感慨。

  “妈妈的,天天有人结婚才好……”

  结果这一句,让宁卫民给接了下茬了。

  他当众说出一句令人无法反驳的至高真理。

  “关键还是有好酒好菜才行啊,否则,就是结一百个婚也没用。”

  毫无疑问,这精辟的回答,当堂就引发一阵快乐的哄堂大笑啊。

  连孙师傅都挑大拇哥了。

  就为这话,他拍着宁卫民肩膀,举起了一杯啤酒。

  就这样,俩人嘻嘻哈哈一碰杯,席面上的气氛大好。

  大家除了肠胃被勾引得都很激动,酒兴也渐浓。

  只是可惜,就在推杯换盏之际,就在大伙终于来了聊天兴致时候。

  一个完全想不到的意外,终止了宁卫民等待热菜上桌机会,促使他不得不提前退席了。

  甚至就因为这事儿,他接连错过了后面的干炸丸子和茄汁虾仁两道菜。

  事后每每听别人提起这两道菜的精彩,那是相当的惋惜啊。刘师傅做了一辈子饭菜了。

  尤其职业生涯后二十年,他一直干的就是瑞宾楼的头灶。

  别看退休的时候,勤行还没有推行厨师等级,小饭馆里的刘师傅连个正式职称都没有。

  但老爷子这手艺的成色,却绝对比三十年后的烹饪大师高多了。

  因为三十年后的大师,都是口头经济下诞生的大师,会吹比会做更重要。

  写文章,当评委,一个比一个能个儿。

  可真让他们来做一道,水平也就一般般了。

  甚至为了藏拙或是摆谱。

  这些大师们自己都很少去动手做,得指使徒弟才有显得派。

  可刘师傅不一样啊,他的手艺是在从学徒开始,于师父的棍棒下一招一式练就的。

  也是他用自己一辈子的时光和灶火磨砺出来的。

  他是在用一辈子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