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赴府试_穿入聊斋当剑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对民间经商虽无定法,可若是渐渐坐大,必会有恶狼扑来啃食,随随便便罗织个罪名,就叫人家破人亡,是以很多商家并非不懂经营,而是不敢过于经营,以免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孩儿明白了,乡试先不去说,剩下的时间,孩儿必用心苦读!”

  “我儿明白就好!”

  孟江波眼里现出欣慰之色,幽幽叹了口气:“这天下,终究是周家的天下,也是士绅的天下,无名无份,就该安于温饱,凭什么发财?”

  同样的一幕,也在朱家上演,朱律被朱父说的心服口服,次日,便与孟宪找到王宵,允诺只要黄公公拍板,就以王宵的报价入股!

  这也是合乎情理的,王宵既然祭出了黄公公的虎旗,黄公公的认可才最为关键!

  不觉中,已是春末。

  这一个多月里,王家士气高涨,尤其是云锦织工,更是加班加点,按王宵的要求,逐分逐寸的改进,最终于一个月后定型。

  虽然仍是最简单的云纹云锦,但更加精细,更显富贵,既便以王宵现代人的眼光,也看不出与前世以高科技复原的云锦有多大差别。

  同时,王宵用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打通了足阳明胃经的四十五个穴道,完成了剑气的第三阶段修炼,就觉奔跑如风,一脚踢出,也有剑气闪烁。

  随即王宵开始修炼第四条经脉,足太阴脾经,本经有二十一穴,起于隐白,末于大包,与之配套的剑法名为太阴隐大剑。

  当然,王宵也没落下读书,因着生意的交集,王宵与孟宪、朱律重新熟络起来,三人时不时聚首苦读。

  其实孟宪与朱律单论水平,不见得比王宵差,欠的只是眼光与知识面,以及唐诗三百首,宋词五百首的熏陶。

  现代有无数名师专家研究明清科举,有份量的论文索引,足有数百篇,系统性的解析科举,相当于王宵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王宵也不吝于把宝贵经验分享,并通过交流,获益菲浅。

  这日清晨,王宵收拾妥当,小青的穿着也极为正式,将与王宵一起赴苏州,她在王家住了两个月,该回药铺了。

  “宵儿,一切小心啊!”

  李氏不舍的叮嘱。

  “娘,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再说还有许大夫在苏州呢!”

  王宵点了点头,便看向十四娘,笑道:“姐姐的气色好了不少。”

  十四娘暗道,还不是蹭你的文气?虽然她的伤势远谈不上痊愈,却在逐渐复苏中,如果有可能的话,她真想陪着王宵去苏州。

  可王宵是赶考,作为姐姐陪着做什么?

  实在没有理由!

  尤其义姐弟相处的多了,很容易传出闲言碎语,万一影响到王宵的科举,都是她的罪过。

  “家里蒸蒸日上,我自然气色好啦!”

  十四娘勉强笑了笑。

  “娘,保重,姐姐,保重!”

  王宵收敛笑容,深深一揖。

  小青也向李氏施了一礼,便与王宵出门,登上马车。

  因王宵要去织造局见黄公公,并未和孟宪朱律同行,只约定了在苏州山景园会面。

  大周与大明高度相似,唐伯虎曾咏诗赞苏州: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门五日一尝新,山景园与山三馆、繁景馆并称姑苏三大酒肆园林之首,筵席置于山水间,集餐饮、娱乐与住宿一体。

  每回府试,三大酒肆园林都会向参考童生提供五折优惠,吸引大量童生入住,举办连场文会,大批富贵人家赶来择婿,也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事实上哪怕五折优惠,在三大酒肆园林中吃住一日,也要三到五两银子,寻常人家根本承受不起。

  人常道,穷文富武,其实有失偏颇,读书等于脱产,十年寒窗苦读,意味着十年不干活,白吃白喝,还要耗费巨资买来文墨耗材与各种书籍,穷人家哪里负担的了?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