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一章 向海而生(二)_大明望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每年春夏之交都会形成一个个渔场。

  地方志上也有记载:“每年小满后鱼大至,渔舟聚集,六十日鱼去即止,俗名海秋,是年得鱼则曰收海。”

  就现下这几日,韩家的渔船就当是已出海在岛屿附近开始捕捞了。

  韩家是登州本地户里最早投靠了沈瑞的家族,通风报信的事儿没少做,如今又在和八仙车马行以及顺风镖行合作客栈,是彻底上了沈知府这条船,因此也不怕底细曝光。

  韩大老爷毫不犹豫的承认道:“大人放心,如戚大人所说,那些岛上渔获极多,养活多少人小的不好估算,但小的敢应承,他们若要往外卖鱼,小的这边照市价全收!”

  他这番表态立时赢得了沈瑞与戚宣赞赏的笑容。

  韩大老爷便也笑得欢喜。

  而沈瑞给了他更大的惊喜。

  沈瑞道:“不光要捕,也要养海货,能更长远。不止是养鱼,本官记得有本农书上曾说,圈海若圈地,上层养藻,中层养贝,底层投石养海参养鳆鱼。”

  鳆鱼就是鲍鱼,早在宋时登莱的鲍鱼就名闻天下,杨彦龄笔记中曾说“登州所出(鳆鱼),其味珍绝。”

  做过五日登州太守的苏东坡还曾有一首《鳆鱼行》赞蓬莱鲍鱼美味。

  鲍鱼不止味美,其壳也能入药,只是十分难捉难捕,它生在海水中乱石上,若要捕捉,须得持铁铲泅水,如前人笔记所言“铲骤触,鳆不及觉,则可得;一再触,则粘石上,虽星碎其壳,亦胶结不脱。”

  正因其“难得”,所以价格才会一直居高不下。

  要是能如同养鸡养鸭般养它……

  韩大老爷闻言喜上眉梢,读书人真真不一样,果然书中自有黄金屋!

  若书中果然有妙法,这养鳆鱼不就和养黄金差不多了!

  因而他没口子的奉承读书人沈瑞英明,又问那农书细节。

  沈瑞却是笑着表示日后单独再谈,总要先圈块海试试,才知书中法子是否奏效。

  素来最会奉承的秦二如何肯落后,忙也殷勤道:“小的没去过岛上,不知道田土地力如何,小的这几日便请韩兄的船带着往岛上去看看,琢磨琢磨种些什么才好。

  “岛上若有出息,总比府城这边运粮过去便宜。若是流民上岛安置,小的也叫些专家、耕地的好手跟去帮扶一二。”

  沈瑞笑道:“如此甚好,便有劳你多费心。”

  秦二也立时喜气洋洋起来,连连表示应该为府衙为大人分忧。

  戚家父子对视一眼,放下心来,如果只是近海岛屿,日里往返,作为水师操练,还是挺不错的,有屯田有百姓,也有利于军队暂歇,就是驻军也可。

  不想沈瑞却是不满足仅是开发近海岛屿。

  “自然先由近海岛屿来,等慢慢的稳固了,再往北推。本官不知兵事,但想来,水师在数岛之间巡防,也是一种操练罢,总是要让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