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五章 方云当校长了_武装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于涛带着家人踏上驶向前往青岛城的路,试图为自己找到一条在最短时间内改变命运之路时,青岛城的的一期工程建设也jinru了尾声。

  此次修建工程浩大的青岛城,不但没有不用方云和王永民掏钱,还因为出售了大量的地皮,还倒过来赚近百万两了,扣除了修建青岛城的工程款之后,还能有四五十万两银子的结余。

  此外,青岛城的还有大量的地皮可以售卖,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后期青岛城价格上涨的太快,以登莱两府商人的实力,已经无力再像刚开始那样,动不动就交易成千上万亩地。

  现在要青岛城商贸区中心地段购买一万亩地话,没有百万两银子都拿不下来,登州有这个实力的商人只有乔家了。只不过乔家早在青岛城还是一片荒地的时候,就已经用十万两银子,提前买下一万亩荒地,其中在商贸区中心地段的就由超过两千亩。

  除了大赚了一笔的外,更重要的是,青岛城的建城攻城,解决了近三十万百姓的生计问题,大大地降低了官府安置莱州府难民的压力。

  手里了大笔的资金之后,王永民没有闲着,开始大规模修建官道。

  不过修马路的投入可不比建城小,王永民的初步计划先修两条官道。

  一条向东北修,连通登州府,这条官道将会贯穿青岛城和即墨县,从青岛城开始到古城镇结束,这样登州路西部和北部的货物可以通过大沽河一路直下,到古城镇登陆上岸,然后一路沿着官道直接抵达青岛城。

  一条向西北方向修,这条路的就比较长了,要从青岛城开始,途经胶县,高密,一直修到昌邑县去,总长度超过三百里,幸好古代的国道不是后世的钢筋水泥的国道,不然的话,这是就是四五十万两的投入,可能连修到即墨县都不够。

  而且此次修建官道,王永民也不算修建传统的石道,那样不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这年头的石头,大部分都是靠开采山石,开采难度大,危险性高不说,运输的速度也极慢,因此王永民决定修砂石官道,减小成本的同时,还能加快官道建成的速度。

  方云对王永民的这个决定是举双手站成的,反正在明朝几乎不可能出现载重超过十吨以上的路上运输工具,只要砂石路夯的足够结实,基本上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

  这两条道路开土动工之后,几十万两银子投下去之后,立刻带动了周围的经济发展,这次不只是青岛城的百姓受益,只要是官道的经过的地方,不少当地的百姓都加入了修路的大部队。

  经过这两套组合拳之后,莱州府的难民就剩下了不到二十万人,而这二十万人,都被王永民组织去开垦荒地了,他们的任务是在莱州府开垦出三百万亩荒地。

  二十万百姓中,出去不能干活的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