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六章 朕这是造了什么孽?_大明咸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的大臣们屈打成招坑银子,他不香吗?

  朱老四却忍不住有些烦燥了起来,忽然往杨少峰后脑勺上拍了一巴掌,怒道:“把话给朕说完!”

  杨少峰颇为委屈的应了,然后接着说道:“学堂只是个开始。从顺天府开始,慢慢的将社学铺开,过上二三十年之后,我大明百姓人人都能读书识字,再有人想要仗着粗通些文墨来欺压百姓,自然就成了不可能之事。

  更重要的是,读书识字的人多了,所谓的秀才也就不值钱了,科举被筛下来的人也就会更多,而这些人想要出头,就只能另寻他法,比如将精力放在工坊工艺的改进之上。

  另外,邸报这种好东西自然可以改头换面一番,变成每十天发行一次,或者每月发行一次,筛选刊登一些祖父大人的指示和讲话,如此一来,百姓们也就能知道祖父大人是真心爱民,就算是不法之徒,百姓也不会恨到皇家身上,只会恨那些贪官污吏。”

  朱老四顿时更加烦燥了——杨少峰说的这些事情,单独拎一件出来说,朱老四都能明白,但是串连到一起来说,却是一环套着一环,每个环节都变得复杂无比。

  比如学堂之事,从蒙元之时就已经有了社学的制度,大明也有着同样的社学制度,给百姓们读书的机会很多。

  然而有个蛋用?百姓该读不起书的照样读不起书,该老老实实耕种的还是老老实实耕种,能读书识字的,始终只有一少部分人。

  就以顺天府为例子,如果不是因为要翻盖新城,顺天府的学堂始终就那么些,谁又会想到多盖几所学堂?

  就算是有了学堂,又有多少百姓愿意把家里的娃子送进学堂去读书?或者说,就算百姓们愿意,他们又哪儿来的那个能力?读书不用花钱的?

  但是因为新都城的事情让顺天府的百姓手里不怎么缺钱,再加上廪膳银制度改变后不再发放廪膳银,而是将之用于学堂的伙食,顺天府的百姓反而可以把家里的娃子送去读书!

  这扯不扯?

  还有让这些读书人把心思放在其他方面,就更扯蛋了——如果这些人真愿意把心思放在其他方面,又怎么会出现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狗屁说法?五十都在考进士啊!

  至于邸报之事,基本上也是一样。

  谁想到把邸报这玩意面向民间去发行?不是不能发行,其实上,能放在邸报上面来说的事情,本来也不是什么机密,让百姓知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问题是,百姓们识字的有几个?谁愿意掏钱出来购买没什么鸟用的邸报?买回去糊墙还是放在茅厕里?

  杨少峰望着来回踱着步子的朱老四,心里却是爽快无比。

  如果自己穿越到了所谓的糠钱盛世,那肯定不会去跟康麻子说这些东西,反而会直接抄刀子造反,大不了就把命给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