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求贤令_春秋儒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

  本公即位,常思国耻,悲痛于心,今秦政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昔日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分享天下。

  “此等求贤令,开天下之先河也。”

  桓常仔细将求贤令阅读完毕,不由出言赞道。

  “秦国荒夷之地,四面环敌,且积弱已久,纵然颁此诏令,天下士子又有谁肯入秦?”

  桓常刚刚说完,就听见旁边有人冷笑连连。

  “夏虫不可语冰。”

  姬伯霍然起身,冷冷扫视那位儒士一眼,起身就往外面走去。

  “桓兄、方兄若是不弃,可往在下居所一叙。”

  两人欣然允诺,却没有在意那个脸色铁青的儒士。

  前往姬伯住所途中,姬伯、方离都是低头垂目,不发一语。

  桓常看了看两人,亦是眉头紧皱。

  没过多久,三人就来到一个偏僻的客栈,进入客房里面。

  进屋以后,三人坐定。

  姬伯叹道:“秦公求贤令,情真意切,真乃五百年之雄卷是也。”

  “何以见得?”

  方离盯着姬伯,目光灼灼。

  “其一,痛说国耻,历数先祖四代无能,开旷古先河。”

  “其二,求霸业而不求吏治,身处穷弱,竟能做吞吐宇宙之志。”

  “其三,敢与朝臣共分秦国,如此胸襟举世罕见。只此三点,便堪称真心求贤。”

  方离闻言,不由抚掌大笑。

  “君子所见略同!”

  两人相互对视,眼中都露出了莫名神采。

  桓常似有所悟,道:“两位兄长,莫非都准备前往秦国?”

  姬伯、方离同时点头,没有丝毫犹豫。

  桓常略微思量,就知道了二人心中所想,却也有些为两人前途感到担忧。

  如今的秦国,可不比三百年前。

  嵇公当年为周王室养马,并且镇守西域屡次击败来犯之敌,才被天子封公。

  自那以后,秦国与晋国争斗,与西域诸国争斗,国力渐渐强盛,到了秦穆公的时候抵达巅峰。

  那时的大秦锐士,战力冠绝天下,邻国莫敢与之相争。

  然而久盛必衰。

  三百年前那场大战,却是让强盛的秦国彻底没落,甚至差点亡国。

  秦国没落以后,四周邻国更是蠢蠢欲动,西域诸国不知趁机夺走多少土地。

  若非昊天宗屹立于秦国,恐怕秦国早就灭国。

  秦国因为昊天宗而衰败,却也因为昊天宗的存在保住了国家,说起来倒也讽刺。

  饶是如此,秦国三百年来仍旧征战不休,国力衰退到了极致,根本不复昔日大国风采。

  甚至于,关东士子都根本不愿意,前往秦国为官。

  姬伯与方离二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想在这个时候奔赴秦国,桓常不由为二人叹息。

  不过很快,桓常心中当即释然。

  姬伯主张依法治国,全心全意想要打造出一个法制国家。

  在齐国,他根本完成不了自己的理想。

  这也是为什么,纵然齐王屡次三番前来邀请姬伯,都被其婉言拒绝。

  如今的秦国虽然弱小,秦公却雄才大略,真心求贤,有坚定的改革之心。

  若秦公能够接受法制思想,姬伯未尝不能放手施展。

  至于方离,游历了齐国以后,发现自己以前所想仍旧不太成熟,想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并不容易。

  如今秦国政治混乱,四方都是敌人,方离过去也能大展身手。

  想通其中关键以后,桓常当即默然无语。(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