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章围困_南国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两万军队则转移至濮阳,做出渡河进攻澶州的姿态。

  当然,此时进攻澶州的时机尚未成熟,在这里布置军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晋军注意,减轻卫州的压力,同时为进攻孟州、怀州、河中府等地做准备。

  命令下达后,吴军立即做出调整。

  而在杨刘这边,周本上任之后,他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广建营寨:在城南、城西、城东十里处分别修筑一座大型营寨,各驻守五千军队,剩下的军队则在城南二十里处再修筑一座营寨,以随时支援其他各营寨。

  不仅如此,周本还下令征调周边四县民力近两万人,在三座营寨的周围又修筑起众多的小型营垒,每个营垒里面都只投入几百士兵,用来保护三座主营寨。

  这些小营垒虽然面积不大,驻军也不多,但却能极大的压缩城中守军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无法出城活动。

  面对吴军的行动,城中守军顿时就坐不住了:若是真让周本的计划得逞的话,杨刘城将被彻底封锁起来,守军与外界的联系将被彻底切断。

  不仅如此,原本按照晋军的计划,在晋军主力前来解围时,守军应当里应外合夹击城外吴军。

  不过要想成功解围,晋军的行动就必须要快,要赶在吴军主力反应过来之前就将城外的吴军击败。

  而现在吴军修筑这么多的营垒,将来等到李存勖率领大军前来解围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攻破这么多的营寨,这就会给吴军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一旦不能迅速取得胜利,局势将对晋军极为不利。

  所以在得知吴军大规模修筑营垒的消息后,李周、石敬瑭等杨刘将领不得不率军出城来破坏吴军的行动。

  结果在十天的时间内,晋军就出城三十多次,每次都出动近万人的大军与吴军展开激战,以迫使吴军放弃修筑营垒的计划。

  面对晋军的主动出战,吴军一方当然不会客气。

  他们之所以不主动攻城而选择以围困为主,无非就是担心攻城的伤亡太大;但若是在城外野地上正面交战,双方都没有地利优势的情况下,吴军当然不会退后。

  这样的大规模正面交战是极为惨烈的,吴军一方虽然在兵力上和阵型组织等方面有优势,但晋军士气高昂,且士兵骁勇善战,冲杀起来往往势不可挡,可以说两军都有占优势的地方,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势均力敌的。

  而交战的结果也的确如此:三十多次大战,双方都损失惨重,任何一方都没有占到上风,只能算是两败俱伤。

  但问题是这样两败俱伤的消耗战吴军打得起,晋军却打不起。

  之前浮桥尚在的时候,晋军可以从河北源源不断的得到援军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援。

  但现在浮桥被毁,河道被彻底封锁,没有了河北的支援后,晋军守军损失一个就少一个,箭矢、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