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零六章 尖端兵器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上,但枪管并不裸露,一眼看去,就是一门火炮的样子。仔细再看,“炮口”上,十个小小的圆洞围成一圈――哟,这架加特林,居然有十支枪管!

  关卓凡略略一想就明白了:这架算是六支枪管的那架的“加强版”,除了多了四支枪管,并无本质不同,只是在枪管外,套上了一个金属圆筒。

  不过,除了多了四支枪管和一个“枪筒”,还是另有一个不同之处的――弹夹不同。

  “十枪管版”的弹夹,是一个巨大的圆柱体,关卓凡估计,大约得两个人合力,才能够正常装卸。靠近了细看,他看明白了,这个弹夹,其实也算是“六枪管版”所用的细长弹夹的“加强版”:圆柱体中,十来个类似的细长弹夹围成一圈――只是长度缩短了一半左右。

  就是说,这种圆柱体弹夹的容弹量,大约是一个普通长弹夹的五、六倍。

  左边那架,不是架在双轮车子上,而是架在一个大大的三脚架上,形状和“十枪管版”仿佛,可是,枪身的长度,却足足短了一半。

  枪管是六只。

  膛体上方插着的弹夹,亦不同于其他两架:扁圆形,中央有一个洞,远看就像一枚大大的铜钱。或者――嗯,有一点像老式电影放映机的胶片盒。

  当然啦,“老式不老式”的,是相对于关卓凡来说的,这个时代,正儿八经的电影,还没被发明出来呢。

  关卓凡的印象中,加特林机枪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笨重”,必须架在车子上,不然难以转动,行军的时候,更加要依靠畜力牵引――和一门小炮无异。

  眼前这架“微缩版”加特林,若将弹夹、枪身、支架拆了开来,则三者的重量,都是一个成年男性可以担负的。一个四到五人的班组――需要多一两个人,以携带更多的弹夹――就可以徒步背负一架加特林行军了!

  这对于更大范围、更高效率地运用加特林机枪,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嗯,当初收购专利的时候,提出过的“减轻‘连用速射武器’的重量”的要求,加特林居然做到了,不错,不错。

  (小提示:明天两更)

  *(未完待续。。)u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