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八章 昭阳玦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天,宋尊邦、李宗绶朝服袍褂,打轿至宝府,递手本请见。礼物呢,除了这块“昭阳玦”,还有几样安徽的土特产。宝鋆没接见他们,不过还是非常客气,手本退回,门上再交代几句话:“李大人、宋老爷请回,我们大人说了,手本是不敢收的,公事上面,但凡合乎规例,没有个不准的。”

  “昭阳玦”和手本一起退了回来,几样安徽当地的土特产,倒是收了下来。

  至此,整个“程序”便走完了。

  那块“昭阳玦”,“汉玉”倒是真的“汉玉”,至于赵合德和汉成帝嘿咻时手里攥着的是不是玉玦,如是的话,又是不是这一块,那就鬼才晓得了。其真正的价钱嘛,说破了天,也不过三百两银子。

  英翰要情报小组“代禀”的第三个事儿,是他认为,安徽军费案曝光之始作俑者,是李世忠。

  前文说过,关卓凡剿灭苗霈霖后,李世忠立即上奏朝廷,以双脚湿气严重,不良于行,要交出他的“豫胜营”,致仕回乡养病。关卓凡原先的打算,是干掉苗霈霖后,立即掉头收拾李世忠,不想被他抢先一步,只好暂时先放他一马了。

  李世忠原名李昭寿,河南固始人,降清后赐名“李世忠”。李世忠的经历,和苗霈霖仿佛,先从捻,后为胜保招降。其为人处事,亦同苗霈霖极为相似,也是以反复无常、出卖朋友著名的。

  “豫胜营”改为绿营序列。台上,李世忠交出了指挥权;台下,他依然保持着对旧部的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李世忠原来用“豫胜营”控制两淮盐场,这是好大一个财源,他“致仕”之后,土匪盐枭,依旧出入门下,络绎不绝。私下底,这班人依旧呼李世忠为“寿王”。

  两淮的盐务,一大半不在朝廷的掌控之下。

  轩军主持全国绿营大改编,安徽这一块,原“豫胜营”的部队,大半在裁撤之列,安徽巡抚衙门的师爷说,事儿就出在这里。

  李世忠认为,朝廷还是放他不过,先裁他的旧部,裁完后,就必定要对他下手了。安徽绿营的改编,是轩军和安徽巡抚共同负责的,巡抚衙门的师爷说,李世忠因此恨上了英抚台。

  除此之外,英抚台欲整顿安徽盐务,亦得罪李世忠极深。

  李世忠在安徽经营十数年,根深蒂固,巡抚衙门里有他的内线。他得知了军费报销案的来龙去脉,便派人上京“买参”,把这个事儿爆了出来,欲以此打击、报复英翰,至少也要把水搅浑,叫朝廷腾不出手来对付他。

  英翰的这番表白,关卓凡并不能尽信,比如他说自己“欲整顿安徽盐务,得罪李世忠极深”之类的话——以英翰之平庸,关卓凡不认为他会有整顿盐务的魄力。想当年在上海,老子想整顿江苏的盐务,都让人给吓回来了呢。

  不过,安徽军费案曝光,、是李世忠“买参”干的,却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踢爆安徽军费案的六科给事中王永泰,是河南固始人——和李世忠是同乡。

  关卓凡放下电报,长长地舒了口气。

  所有的拼图都找到了,所有的链条都连起来了。

  既如此——

  就让我们踏上归程吧。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