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老兄教训的是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尊邦即其据;永泰非无据而率奏也,人人所言即其据。黄某居部堂之尊,毛某以枢府之要,而大招物议,是为负恩;闻人言而不以奏闻,是为溺职。且科道例以风闻言事,闻言不言,安用此素尸科道为耶?”

  “永泰与黄绍祖、毛英章、李宗绶、宋尊邦素无往来,亦无嫌怨,使非物议沸腾,何敢无端污蔑?实为人言如此确凿,故不能不据实以奏。”

  不多时,五位会办大臣都看完了“说帖”。

  大伙儿都看出来了:这个王永泰,晓得今儿五大臣是来向他要人证、物证的,于是在这个“说帖”里,一口咬定消息来源为“风闻”,提前把门儿关得死死的。

  “巷议街谈,万口如一,是贿托之实据”,这个逻辑,异常霸道,接近无赖,但扣死“风闻”,真是其奈我何?而“当问之李宗绶、宋尊邦”和“当问之毛英章”,却不能说他讲的没有道理。而且,这几句话还隐含了这么一层意思:你们不去调查犯罪嫌疑人,却来向举者罗唣,是何居心?

  阎敬铭先话:“文章是好文章,只是未免失之空泛了。”

  王永泰的声音干得像段木头:“科道风闻言事,奏所闻之,向例如此。”

  阎敬铭说道:“那么此案中人,行贿受贿,是本人自相授受,还是委托他人过付?这个,老兄可知道吗?”

  王永泰说道:“这种事情,当然极其隐秘,外人何从知之?其中曲折,自然要仰赖大人,遣有力吏员,查访钩沉,使之大白天下。永泰一介书生,何能为之?”

  这几句话,反过来将阎敬铭一军,甚是厉害。

  阎敬铭并不生气,微微一笑,说道:“老兄太谦了。说来惭愧,老兄奏折里提到的许多事情,我都不知道,真是闭塞得很;在座的几位,大约也没有怎么‘风闻’过。所以,总还要请老兄指教。”

  王永泰摇摇头,说道:“物议如此,永泰所知,都写在‘说帖’里了。”

  阎敬铭说道:“所谓‘物议’,都有何人在‘议论’?老兄能否指出几位来,也好让我们移樽就教?”

  王永泰的声音愈干涩:“众口喧传,无从指的。”

  阎敬铭说道:“那么,老兄还有什么其他的证据吗?”

  王永泰说道:“就这么多了,再也没有了。”

  这话没法子再问下去了。

  阎敬铭把身子微微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说道:“我没有什么话问了。”

  房间里一时沉默下来。

  刑部是“承办”此案的衙门,身为正堂,麟昌不能始终一言不。他憋了一会儿,见没有别人说话,只好开口说道:“大臣名节甚重,贿托的讦责,总要有真凭实据才好。科道虽可风闻言事,但亦不可随意污人清白,老兄……”

  麟昌的话还没说完,王永泰便冷冷说道:“究查之后,黄绍祖、毛英章等人,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