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七章 我为什么要打日本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幕府很快便一败涂地。明治天皇乃率百官入紫宸殿。宣读《五条誓文》,正式展开了“明治维新”。

  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就不复可制了。

  还有短短的三年时间。

  因为关卓凡杀掉了坂本龙马,桂小五郎又刺伤了岛津久光,本时空的时间线。和原时空的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关卓凡反复推算,认为相差不会太大,甚至还有提前的可能。比如,即便中国不介入,幕府也会在今年之内二征长州,这个,就比原时空提前了。

  而幕府提前对长州动手,还是和关卓凡有关系:一来,关卓凡对形势的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德川庆喜的危机感;二来,桂小五郎刺伤岛津久光,给了幕府“萨、长失和”的鼓舞,认为是分而击之的好机会。这个局面,源于关卓凡“封藩萨摩”的建议,所以,始作俑者,还是关卓凡。

  幕府二征长州,本时空虽然比原时空提前了半年,但绝不会比原时空表现得更好;而长州虽然少了半年的准备时间,但自1865年初正义派夺取藩政,到下半年幕府二征长州,大半年下来,战力已初步形成,长胜幕败的结局依然是没有悬念的。

  所以,如果关卓凡不出兵助幕,明治维新不但不可避免,甚至存在提前发生的可能性。

  那样子的话,真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对日本幕末历史的研究愈深入,关卓凡愈感觉到,整个日本,犹如无数条在地底奔腾咆哮的岩浆,不顾一切地向上挣扎,寻找着一切可能的地表的突破口。这种力量,甚至连英、法也感到畏惧和尊敬。

  生麦村事件,英国炮击鹿儿岛,萨摩仅以一藩之力,就狠狠地咬了英国人一口。英国不但从此再不做殖民日本之想,还和萨摩化敌为友,成为支持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最有力的外部力量。

  那还是1862年的事情。

  幕府虽然积暮深重,但佩里几艘黑船一晃,便晓得已经世易时移,立马由“锁国”而“开国”,并为此不惜对反对派大开杀戒。关卓凡想,真是讽刺,日本最早主张“开国”的主流政治力量,是幕府,而非最后的胜利者――“维新志士”。开始的时候,“志士”一个个都在喊着“攘夷”呢。

  这是法国看中幕府,一直给予幕府支持的重要原因。

  不过,说到对佐幕、倒幕两大势力的内部肌体的剖析,谁在老去,谁在新生,法国人的眼光就比不上英国人了。

  同样,甲午战争的史料,关卓凡研究愈深入,愈觉得,对日本,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的机会。而且,和某种流行的看法不一样,关卓凡认为,战争后期,日本的战争潜力并未耗竭,中国除了认输,没有第二条路,再打下去,丢掉的会更多。

  甲午战争,日本战争动员的深度和广度,还远不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