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五章 第一个战略目标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仗。每一仗都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打法,这些打法看上去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说到底两个字:迂回。

  兜大圈子到敌军侧后翼固然是叫“迂回”,切断敌军的后勤补给、战壕前伸、散兵战术、夜袭,也算某种意义上的“迂回”,出发点都是最大限度避开敌军的密集火力、最大限度减少己方的伤亡,尽最大可能在敌军最薄弱的部位上插刀子。

  而同时代的基本的作战思想,还是“看谁的火力更强,看谁更能抗”。

  对敌军玩“迂回”,自然也得防着敌军对你“迂回”。

  轩军布阵,是“立体”的,而不是“线姓”的。左右侧后翼永远布置防守部队。在全军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也不改变这一基本格局。

  这种移动,不仅仅指部队的行军,也包括阵地的转移、堑壕的延伸、炮位的变化、后勤的调整,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全军各部,永远保持一个相互呼应、随时可以互相支援的态势,除了骑兵,非特殊任务,尽量不遣孤军在外。

  因此,左路军对侧翼的的防护远比右路军严密,伊克桑带的轩军暂编第三师已经在全军左侧布防,昆布兰军团一部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

  这是暂编第三师第一次以完整编制读力作战,也是黑白士兵第一次真正联合作战,效果如何,战前关卓凡心里多少是有点不踏实的,但凡事总要迈出第一步。

  效果不坏。配合尚算默契,至少没发生什么白人士兵向黑人士兵开枪的事件。

  多尔顿战役,关卓凡特意把两个黑人团挑出来,配给轩军第一师一起行动,就是要给黑人团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而黑人团很好地把握了这个机会。

  暂编第三师的白人团里当然也有种族主义者,但人心都是肉长的,事实胜于雄辩,大多数白人士兵对黑人团在多尔顿战役中的表现还是服气的。左路军中,关于“黑人打不了仗”甚至“黑人拿到枪就会造反”的言论一下子就几乎听不见了。

  南军反复冲了几次,冲不破暂编第三师的防线,只好退了下去,昆布兰军团的预备队根本没派上用场。

  南军休整了一阵子,重整队形,转到东翼北军正面,又发起了进攻。

  关卓凡想胡德此人还真是榆木疙瘩脑袋一个,侧翼你都打不下来,正面你打得下来?

  正面布阵的是轩军第二师和第一师的洋一团、克字团,还有昆布兰军团一部。

  轩军第一师的德字团、魁字团被派去照应负责切断铁路线的骑兵师。

  结果没有任何悬念,南军最终败回亚特兰大,北军阵前又是一地的南军尸体。

  而且,南军亚特兰大东翼的这次失败,使他们无力为向东的铁路线提供更多的防护,轩军骑兵师成功切断了亚特兰大东至奥古斯塔的铁路线。

  在铁路线和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