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二四章 混一满汉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暗地里有多少使绊子、下刀子的呢!”

  微微一顿,“不然,爵相也不至惮于清议,忧谗畏讥,到了杜门不出的地步!咸丰七年、咸丰八年……哼!”

  咸丰七年,曾父去世,曾国藩回乡奔丧,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彼时贼炽方张,朝廷要曾国藩“夺情”,但曾国藩畏于清议,死活不肯挪窝,朝廷无可奈何,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

  直至一年半之后,福建局面糜烂,在朝廷的一再严敕之下,曾国藩才再次出山,办理浙江军务,驰援福建。

  “清议,清议……”曾国藩自失的一笑,再叹一口气,“唉!”

  “在这班卫道士的眼中,”赵烈文冷笑,“唯一之紧要者,只有他们的‘道’;天下虽大,来来去去,也无非就两个人,一‘君子’、一‘小人’!除此之外,哪里还有多少位置,留给社稷?留给朝廷?”

  微微一顿,“我以为,这篇《祭史可法》,就给这班人看的!”

  “你是说——清流?”

  “不错!——我看,咱们的清流、明季的东林,其实一脉相承!”

  “不过,”曾国藩掂着胡子,“现在不比前些年了,清流的气焰,已经消解了许多了。”

  “是——”赵烈文说道,“很吃了轩邸的几次瘪,安静许多了!”

  顿了顿,“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彼不过暂时蛰伏,‘死’,是远远谈不上的!”

  “所以,就要‘贬’、就要‘抑’?”

  “是!”赵烈文说道,“不然,辔头一松,又跳起来了!”

  顿了顿,“譬如,升龙大捷之后,翰詹科道的折子,接二连三的递了上去,调门儿一个比一个高,有的说,应该‘午门献俘’,有的说,应该立即请法使‘下旗回国’,然后,驱逐所有法兰西人出中国!——这班卫道士,多半都是蔑洋如仇的,这一下,可算给他们找到现眼的机会了!”

  曾国藩微微一笑,“现眼?”

  随即沉吟说道:“就是说,同仇敌忾固然是好的,就怕……此仇非彼仇,不是真正的‘同仇’?”

  “不错!不管有意无意,这班人,倒是裹乱的居多些!”

  “不过,”曾国藩说道,“似乎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譬如,那个建议设置‘驻越大臣’的折子,恐怕就颇得轩邸之心啊!”

  “爵相,”赵烈文说道,“目下,有些事情,只好摆在心里头想,远未到宣之于口的时候啊!”

  曾国藩微微一怔,然后深深点头,“惠甫,还是你见得深!”

  顿了顿,“如此说来,还真是‘裹乱’的多些!——虽然,未必是有心的!”

  “对于‘上头’来说,”赵烈文说道,“最好的言路,一定是这样子的言路——‘叫你说话,你再说话,不叫你说话,就不要说话;叫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不叫你说的,就莫要胡言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