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八零章 基地昌隆,虎跃龙腾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势头发展下去,基隆矿务局未必不能后来居上,超过开平矿务局。

  同时,基隆矿务局的出品极佳,客户们公认,“台煤成色,与外国上等洋煤相埒。”

  为方便煤炭装船外运,基隆矿务局修筑了一条铁路――这是台湾的第一条铁路,因此,认真说起来,中国目下已竣工的铁路,津唐线、京津线之外,还得加上这条暂时只运煤、不载人的铁路。

  基隆矿务局投产之后,无需厉禁,私采、偷采,便迅速绝迹,原因无他,机械开采和运输的煤炭,其单位成本,远远低于土法开采的煤炭,价格上,私采、偷采的煤炭,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质量上,机械开采的煤炭,亦远胜土法开采的煤炭――土法采煤,只能在地表浅浅的挖掘,略深些,便无能为力了;而质量更好的煤炭,大多埋藏的要更深一些。

  因为基隆产煤,“上头”对基隆厅的眷注,异乎寻常:不但在淡水、基隆之间,修了一条电报线路――这是台湾岛上的第一条电报线路;而且,更在淡水至海峡对面的福州川石山,修了一条海底电缆,全长约一百一十七海里。

  这就厉害了!这可是中国第一条“越洋”电报线路,修这条“海线”的时候,越南顺化至广西防城的那条“海线”,还没影儿呢!

  当然,咱们也不能说淡水至基隆的“旱线”、淡水至福州的“海线”,都是为了基隆厅修的――淡水至基隆的“旱线”,还和基隆厅直接相关,淡水至福州的“海线”,连接的,是整个台湾岛和“祖国大陆”嘛!

  不过,无论如何,这两条电报线路,都是在基隆设厅之后的事儿,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

  基隆矿务局的投产,对基隆本地市面的繁荣,有着极大的促进,除了基隆矿务局自身的采买之外,各国海船停靠基隆的次数,出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原因呢,非常简单――这儿有煤炭补充。

  海船靠港,补充的,自然不止于煤和水,米、肉、果、蔬以及各种日用品,也在补充之列;同时,大老远的,不好白跑一趟――也要顺便做做生意嘛!

  基隆虽然早在六、七年前,就跟着淡水一并“开港”了,不过,设厅之前,生意都是人家淡水的,真正跑过基隆这边儿的客商并不多;设厅之后,基隆才真正的有了“百业兴旺”的意思。

  这些都还不算,有传言说,“上头”有意,在台湾道之下,设台北、台南二府,如是――台南那头儿不说了,这个“台北府”的知府,由基隆厅通判升了上去,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至此,大伙儿才发现,基隆厅通判的缺,哪里是什么“冲、繁、疲、难”?简直就是一个大肥缺!当初有可能补这个缺、却避之唯恐不及的人,可是悔青了肠子了!

  基隆“边陲莽荒”固然还是“边陲莽荒”,不过,“富贵险中求”,只要油水够,杀头的生意都有人做,何况“边陲莽荒”乎?

  也有人说,算了吧!这种“要缺”,“上头”恐怕一开始就没有想过给别人,你就算去争,争得过人家轩军出身、打“调置司”出来的“老虎班”?

  (三七中文et)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