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一三章 谏草未焚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有人说什么“异姓不王”,这班闲散宗室便会群起攻之:“关三既入玉牒,用黄金带,就是地地道道的宗室,怎么还能说是‘异姓’?你这么说,居心何在?”

  异议者立即闭嘴。

  关卓凡那一回的功赏,虽然没有跳过贝勒,直接晋郡王,但是,“一切礼仪制度服用起居,皆用多罗郡王例”,就是说,无郡王之名,有郡王之实——“郡王待遇”。

  另外,宝廷说的“夏赏五德,爵以劝功”,直接叙进了上谕之内,还有,也是更重要的,上谕非常明确的说道,“朕考诸前史,军兴海外,未睹为将者勋业如贝子之烈也”,“虽锡以王爵,朕何惜之?”只是,“唯贝子素谨慎谦退,若骤显其于王位,必不克副其盈满畏惧之初意,不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个,“朕甚闵之”啊,只好先委屈贝子,先干一段时间的多罗贝勒再说啦。

  这道上谕,话里话外,都是承认关卓凡确实立下了“列土分茅之功”,关卓凡日后晋郡王、晋亲王,底子就是在这里打下来的。

  某种意义上,于轩亲王,宝廷是有“拥立之功”的。

  现在,宝竹坡显然打算立一件更大的的“拥立之功”——这个“拥立之功”,大得足以上天了!

  若荣安公主真的登了基,这份“拥立之功”,值得……一个殿阁大学士吧?

  富贵险中求,有人模范于前,有人怦然心动了!

  还有万藕舲,那是多么中庸、多么谨慎的一个人,怎么就会答允替宝竹坡代奏这个匪夷所思的折子呢?听说,刚开始的时候,万藕舲是一口回绝的,不晓得宝竹坡说了些什么,万藕舲就回心转意了?是受了极大的好处呢?还是受了极大的压力?

  好处也好,压力也罢,说到“极大”,就不是宝竹坡自个儿能拿得出来的了,那么,会不会是——

  就是说,这个折子,不是宝竹坡自个儿一人的心血来潮,而是——

  无论如何,先搞清楚他到底说了些啥!

  一帮子闲散宗室,约齐了找上了宝廷:“竹坡,拜读大作!”

  刚开始的时候,宝廷还是矜持的:“这个,古人有‘焚谏草’之义……”

  “嗐,你还‘焚’什么‘谏草’?”一个叫做常宁的说道,“你现在是‘谏草未焚,已出都门’了!整个北京城,朝野上下,谁不在议论这个事儿?不对,应该说,‘谏草未焚,遍传全国’!现在,大半个大清国,可都是架了电报线了!”

  “对,对,对!”一个叫做昌祺的,连声附和,“竹坡,你现在,可是咱们旗下,第一号风光人物了!”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咱们都是一个宗学出来的朋友,你跟我们,还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赶快拿了出来,叫我们几个好朋友,一睹为快!这个,‘当年谏草烈秋霜,国士同声振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