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五章 邀请黄健新(日更一万二,求订阅~)_华娱从1980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老师,谢谢你!”

  朝阳区的一家小餐馆内,吴见夜,韩和平,黄健新,师生三人,还有另外两个比较意外的朋友,张国笠,邓洁!

  此时黄健新正举杯向吴见夜表示感谢。

  吴见夜端起酒杯,笑道:“这么说就见外了!”

  黄健新之所以向吴见夜表示感谢,其实还是因为他自己导演的《轮回》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出品方是长安电影制片厂,不过电影拍摄到一半的时候,钱让黄健新花冒了,而吴天冥那边则是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出来了。

  黄健新最后没有办法了,只好求助自己曾经的老师吴见夜了,吴见夜也没有客气,以堂庭文化的名义又给黄健新投了10万,这才支持着黄健新拍完了《轮回》这部电影。

  进入八十年代后期,有评论者说,新时期的华夏电影在艺术上一路高歌猛进,在电影市场却是一路持续走低。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去年一年,中影公司在国产片发行上亏损2800多万元,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发行企业亏损。

  事实上到了今年各大电影制片厂的日子更不好过,曾经有人统计过45%的影片发行不足60个拷贝。

  就连曾经国内最知名的燕影厂也在去年开始出现亏损,现如今各大电影制片厂也都开始了贷款过日子。

  到了明年,沪影厂借贷、欠款达2005万元,西影厂的借贷额超过2000万元,而影片的制作成本却从1985年的万元涨到1989年101万元。

  在整个电影业“亏声一片”的情况下,电影观众人次也仍以每年10亿的速度递减。

  华夏的电影行业已经进入了寒冬。

  西影厂即便是有吴天冥锐意改革,但终究是抵不过大势,可以说现在在国内玩电影的,就和二十世纪初在国内玩足球一样,能让你亏得连爹妈都找不到。

  不同于国内电影行业的寒冬,国内的电视剧行业此时却迎来了自己的井喷时期,这从燕京成立的文化公司便能够看出来,现在敢投资电影的文化公司已经越来越少了,更多人都把目光放到了电视剧的发展中去。

  其实即便是堂庭文化现如今也是这样的发展路线,今年堂庭文化的拍摄计划也是以电视剧为首,电影并没有什么新作品推出。

  黄健新叹道:“唉,现在的电影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吴见夜笑道:“你就把这几年看做是黎明前的黑暗好了!”

  韩和平在旁说道:“也就吴老师你有这个资本这么说,现在全国的导演,除了你的电影能够靠着海外发行盈利,其他的导演都是盯着国内的这一亩三分地,想要挺过这个寒冬怕是不容易了!”

  吴见夜说道:“《不沉的地平线》这部电影,我看了,拍得不错,听说也收回了成本,你发什么愁啊。”

  韩和平苦笑道:“我一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