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二章 录像厅_华娱从1980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来都不是吃独食的,只有身边的人汇集的越来越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才会越来越多。

  生财的机会自然也越来越多了。

  “行,这件事情我派人跟嘉里集团谈判,相信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周涛点了点头。

  “图南科技那边也可以开始研发新的新的项目了!”

  吴见夜跟周涛说起了图南科技的事情。

  “什么项目?”周涛立即问道。

  图南科技的第一期的厂区已经建成,按照吴见夜的吩咐,主要生产磁带业务。

  现在吴见夜提出来新的项目,一是为了让沪海市府那边看到图南科技的诚意,同时在今年吴见夜在燕京的路上,看到了索尼的广告牌。

  索尼其实早在1978年的时候,就趁着华夏RB两国的合作,进入了华夏市场,只不过那个时候华夏市场还不够大,所以索尼并不是太在意华夏的市场,不过随着华夏的发展,索尼方面也越发的开始关注华夏的市场了。

  今年就在燕京树立了大大的广告牌,为自己公司的科技产品做宣传了。

  “录像机!”吴见夜说道。

  录像机的出现,将会彻底的改变国内观众看电影的习惯,录像厅这一个在八九十年代特殊的行业,也会在全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

  同时也意味着香江电影的进入,开起了八九十年代生人的一代青春回忆。

  单就录像机而言,有据可查最早录像放映与观看活动放生在1981年的沪海,这一年沪海文化局系统购置了多套录像放映设备,下发给各区文化馆,组织特定观众群体进行观看。

  不过这个时候录像机的出现,还都只是官方行为,真正到了录像厅时代正好是这两年的时候。

  同时用不了两年国内就会出现国产的录像机,跟国外品牌抢占市场,虽然在价格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因为技术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对国外品牌形成冲击。

  而这个时代录像机的销售,也是疯狂增长的。

  这两年全球录像机的销售也不过上千万台而已,但是到了89年的时候,就会近亿台,这其中所孵化出来的利益可想而知,同时再加上录像带的市场,就更加的繁盛了。

  也正是因为录像机的普及,录像厅的出现,也让国内的电影行业,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84-85仅一年的时间,国内观影就锐减了52亿人次,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比如电视剧的出现,歌厅和综合文化娱乐业的崛起,不过录像机的出现也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吴见夜现在让周涛开始涉及录像机行业,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国内录像机工厂的失败,是有着综合原因的,技术,销售手段都没有国外的成熟。

  但是这对于吴见夜来讲,却不是问题,他完全可以让周涛在香江招募全球的科技人才,同时再加上国内的低廉的人工费用,挂上香江的牌子,完全可以和RB的公司以价格优势争夺整个东南亚的市场,乃至到了后面抢占欧美的市场。

  吴见夜与周涛两人商定完录像机的事情后,周涛突然问道。

  “对了,你不是一直都在想着要在国内成立一家文化公司吗?现在开始着手办理吗?”

  现在还没有正式的电影公司,即便是想要成立电影公司,也得是文化公司。

  “上面的政策还没有松动,再等等吧!”吴见夜说道。

  成立电影公司并不用太着急,要到5月份的时候,文化部才会正式提出华夏电影总公司的体制改革方案。

  到了那个时候电影业将会被规定为企业性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实现生产盈利,并缴纳大小十多个税种。

  被冠以企业的性质,那就意味着要以经营实现最大化利润为终极目标。

  要实现利润最大化,针对市场采取必要的经营手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到了明年,国家还会同意一些地区对部份影片的票价实现浮动,以缓和电影收入的下降趋势。

  其实不仅仅是电影业,国内其他的行业也都会出现类似的规定,所以在后世才会有人将1984年称为华夏的公司元年!

  “行吧,反正你自己心里有数!”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