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九章 各方反应(4000+章节,求订阅~)_华娱从1980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好意思,贝托鲁奇导演,《末代皇帝》这本小说的版权,我并不打算出售!”

  不出吴见夜意料之外,贝托鲁奇这次找到吴见夜,为的就是《末代皇帝》的改编权!

  不过吴见夜既然写出了这本小说出来,肯定不会是为了让贝托鲁奇改编的,虽说后世有无数的人将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捧上了神坛。

  但是在吴见夜看来,这已然是一部披着华夏历史外皮的电影,贝托鲁奇作为一名西方导演,习惯性的将电影中的许多内容都西方化了,他拍摄的是西方人眼光下的《末代皇帝》,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华夏的《末代皇帝》。

  贝托鲁奇版本中慈禧太后的出场,躺在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宫殿里,大殿两旁到处是佛像,宫女太监们化妆成各种神仙的样子。

  这种想法根本就是完完全全西方人对华夏的印象,而其中饰演慈溪的陆燕,更是请教了清史专家朱家溍先生,当时朱家溍先生就说了,在清宫中,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贝托鲁奇给出来的回答则是,他拍摄出来这段情节的目的,实在已溥仪回忆的视角呈现出来的。

  一个半大的孩子,怎么可能回忆成这样呢,事实上这不是溥仪的回忆,而是庄士敦意淫出来的回忆。

  后世的朋友都知道,贝托鲁奇拍摄《末代皇帝》,是根据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其实贝托鲁奇真正用到《我的前半生》的情节很少,他真正用的是溥仪的老师庄士敦的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

  在原来的版本中,显示着很多西方人那种高高在上的镜头。

  比如庄士敦救世主一般的角色设置,还有就是冯布衣的兵押着溥仪离开网球场,庄士敦依然没舍得从裁判椅上下来。

  即使面对着华夏的军阀,他庄士敦依然可以高高在上的坐着。

  这就是西方人潜移默化下的一贯优越感。

  虽然这部电影获得了无数的奖项与提名的,但是细心的朋友应该会看到,所有关于华夏人的出现的奖项,一个都没有。

  西方人贝托鲁奇以西方电影的方式,拍了一部西方人认为的华夏皇帝的故事,结果在后世却被不少的华夏人捧上了神坛.......

  吴见夜的拒绝,让贝托鲁奇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吴见夜竟然会拒绝自己。

  “吴,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与庄士敦的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我都已经看过了,我一直有一个想法想要把这两部小说融合一下,拍出一部关于华夏末代皇帝的电影出来,直到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小说《末代皇帝》,我感觉这就是我想要的,我非常希望能够把这本小说的改编权,卖给我!”

  贝托鲁奇并没有放弃,而是和吴见夜讨论起来。

  对于贝托鲁奇吴见夜并没有什么不满,虽说他把《末代皇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