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三章琼林宴_林家小姑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因此,新科进士能进入翰林院,称得上是“正途中的正途”。

  没能进入翰林的进士要分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州县。这些人包括朝考成绩不佳、没能当上庶吉士的进士,也包括散馆后没能在翰林院“转正”的庶吉士。

  这些人一般都很想留在京城,被分配到中央六部、府、院、监台等处当京官。

  大乾朝有句官场话:“人中进士,上者期翰林,次期给事,次期御史,又次期主事。”可见翰林是最佳选择,实在不行也要挤入中央各部。如果去地方当一任知县、县丞之类的,就是下下之选了。

  如果进士先从中央做起,前途就大不一样了。假如某位进士先做御史,后转任地方,那么官运就不同了。一方面,他熟悉中央工作,又积累了不少人脉,以后到中央办事就方便;另一方面,资深御史到地方往往从知府开始做起,即便是调任知县,也是地处要冲、市井繁荣的大县。

  在中央各部实习的进士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实习期,期满后才能授予正式官职。

  大乾朝对进士一般都有考察时间,留在京师供职的,叫分衙门“学习行走”。如果分配做外官的,就叫发省“差委试用”。在实习期间,各部门的上级会分派一些具体工作,衙门机关事务繁忙,实习进士们如果比较能干,就可以和正式官员一样处理政务,却不能在公文上签字,也就是说没有实权。

  实习进士只能领取俸禄,却没有其他各种实际收益,但是官场应酬支出却一样不能少,这就造成了实习进士们生活困难,要借债度日。

  实习期有长有短,表面上看决定性因素是所在衙门的编制有无出缺,也取决于实习生办事能力的大小。实际上,决定性因素是实习生与长官的关系好坏,能否快速融入所在的官场环境中去。只有那些熟悉为官技巧、官场规律和处世之道的实习进士,才能为官场所接纳。

  考中进士后,并不代表着就有官做,自古以来皆如此,做官必先做人,想在官场混,除了出身之外,能不能适应官僚体制才是重中之重。

  有门路背景的,多会选入上等县为官,也易升官。

  没门路的,只能选入下等县为官,还美其名曰磨砺人才……

  苑内,新科进士李严亦在其中,他这次成绩在这些人里相对一般,为三甲出身,排名第二百二十三名,此时的他与几名好友同坐于席,互相交谈。

  谷/span少倾,门外呼喊道:“太子殿下到。”

  众人闻言皆惊,急忙起身静待。

  赵昕面色从容的走了进来,众人皆呼:“学生见过太子殿下。”

  虽说已过殿试,穿上了官服,可毕竟还没有官身,自称学生也没有错。

  赵昕虚扶道:“今儿个是琼林宴,诸位不必多礼。”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