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章 文化底色_人道永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轻喝道:“诸位小弟若再要在为兄面前强装娇弱,莫怪为兄辣手无情!”

  陈县二代们听他以游手好闲的“纨绔”之名形容自己,纷纷轻笑出声,场中凝滞、肃穆的氛围,登时消失殆尽。

  吕政见状,满意的抚掌大笑道:“这才像话……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霎时间,清韵而庄重的编钟之声起,成群结队的仆役手托美酒佳肴,迈着细碎的步伐快而不乱的进入宴会场地。

  众陈县二代纷纷落座,齐声欢呼:“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吕政笑容盈盈的徐徐屈膝,臀还未过腰,已有仆役一个箭步上前,匍匐于他身前,以身为塌。

  他端高举三足樽,畅快的高呼道:“尝!”

  众陈县二代纷纷高举三足樽,齐声高呼:“敬!”

  陈胜夹杂在人群中,浑浑噩噩的一爵一爵的饮酒。

  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好好的去观察这位吕…政。

  但明明不过两三丈远的距离,他却与吕政好似隔着十里八乡一般。

  他时而瞧着似李雪健版的凶暴,时而瞧着如林峰版的桀骜,时不时还有姜文版的满嘴金句……

  他做足了心理准备,以为自己已能够以平常心去观察这位。

  然而此时他才发现,他以为的,只是他以为……

  若人的成就也有光芒。

  那么在这位面前,诸天神佛脑后的功德之光,亦只是大号的灯泡。

  而这种光芒,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一代又一代人的故老相传中,一点一滴的浸润了每一位华夏子孙的灵魂深处的光。

  哪怕眼前的吕政,还不是那位名传千古的千古一帝!

  但隔着两三丈之地相见,陈胜仍旧有一种蝼蚁直面巨人的颤栗感!

  毕竟,他再自视甚高,骨子里也不过只是个争得了二三两铜臭的商人,如何挡得住那贯穿了千古的伟大之光?

  他甚至都兴不起挣扎的念头,就很顺从的选择了躺平……左右也从未想过称孤道寡,若是这位取周代之,为王前驱就为王前驱吧。

  这个问题,其实早在他发现,眼前这个世界乃是历史错乱后的秦末之时,便有认真的思考过。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时代有二人绕不过去,他也无法绕过这二人。

  一位是嬴政。

  一位是刘邦。

  一位是完成华夏一统,书同文、车同轨,定鼎华夏万世之基的千古一帝。

  一位是领导了汉民族的形成,确立神州炎黄正统的大汉开国之帝。

  这二位于他,或者说对于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不只是历史上的某一任帝王那么简单。

  他们还是老祖宗!

  他们还是君父!

  他们穿越千年的时光,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灵魂当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而形成了整体华夏儿女的文化底色。

  当然,在华夏儿女们灵魂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不只是他们,还有缔造了新中国的伟大的革命先烈们,还有恢复汉家山河的洪武大帝,还有怒发冲冠的岳王爷等等华夏伟人。

  可谁叫他来了这个时代,就撞上了这二位呢?

  他很难对这二位举剑相向。

  就像人很难背离自己的文化底色……华夏文化底色的力量,只看看前世遍布全世界的华人街,就知道了。

  除了这二位,任何人陈胜都能与之相抗。

  PS1:求票票啦

  PS2:第二更在赶来的路上……

  PS3:风云写书,通常都是沉浸式的写法儿,用很长的时间去进入主角的状态,想象他遇到某些人、某些事的真实反映,落于纸面,可能就会形成一惊一乍的即视感,但这其实不是风云的问题,而是大家看多了各类历史小说,对这些名留青史的人物麻木了……现实生活里,有多少人能在第一次直面县领导时说话不磕巴?反正风云是做不到,这或许是因为风云只是个在人间凑数的小人物,而且很有小人物的自觉吧。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