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第一百四十三章_[重生]投资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说的圈地,已经有点类似行内黑话了,但是马总一下就明白了过来,让陈远鸣不由微微一笑,看来他猜得也不算错。(小说文学网)

  对于九十年代末的国有企业,有一件让人无法忽视的重大事件,就是1998年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系列针对国企的抓大放小、减员增效、兼并整合政策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用更为直白的话来说,就是从1998年起破产、下岗、集团化开始成为国企的主旋律。

  在这次巨变中,不少原有大型国企实现了重组,以各个部委牵头,集合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之力,形成新的集团公司。同样,也有不少企业在这次集团化浪潮中落马,成为中央“三年脱困政策”的帮扶对象,但是短期的帮扶不过是解决不良资产和负债问题,并无法改变企业困难的根本,等到大多数集团化公司完成了重组之后,这些厂矿就成为了超大型集团任意拣选的盘中餐,大量良性资产和先进技术力量被进一步吞食消化,而那些国企制度养懒养废的工人们则成了包袱残渣,一抛了之。

  所谓的“圈地”,自然就是指政策下达前各个部委的合并策略。要保哪家、吞哪家、弃哪家是这次改革的关键之一,而国家制订实施一项政策,往往需要提前2-3年去研究可行性和完善细节,届时才能大刀阔斧的进行重组,因此在1995年的现在,消息灵通一点的政府官员应该已经对这个大动作有所耳闻。

  而对面的马总,就是这个“耳闻”范畴内的人士。心中有了谱儿,陈远鸣不紧不慢的摊开了自己手中的底牌。

  “既然要整改,怎么操作永远是关键。贵集团收购矿山厂也有些时日了,应该能体会到这种‘一五’大厂具备的底蕴。而目前市里的化工厂、铜加工厂和玻璃厂,都算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尖端大厂,只要略加调整,相信很快能跟钼矿产业融为一体。等到整个产业链完成之时,还愁拿不到利润大头吗?但是远扬并非是国有企业,在投资入股上牵制很大,远比不上贵集团的能量,如果我们能组成一个战略合作同盟,相信在稀有金属这块崭新的领域上还是大有可为的。”

  马总沉吟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陈董可能有所不知,虽然我们是搞信贷的,但是钱袋子也不是无穷无尽。这些年集团在香港的扩张很是迅猛,今年3月还跟伊朗合作投资了中东、非洲的铁路系统,短期内根本无暇东顾。整改事宜集团高层也有耳闻,但是真正落实怕是要到3、4年以后了,与其现在冒然闯入乱局,不如静观其变,坐收其成。”

  这话说的入情入理,也可能真的是投资集团的打算,但是陈远鸣却清楚的知道,他们没能实现这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