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四章 军训_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凤阳离得应天府也就三百里地,快马加鞭单人骑行一天也就到了,但朱启和朱棣是去凤阳周遭巡视,自然不可能从应天府直线前往中都凤阳,而是从东边饶了一个大圈,绕道淮河以北,顺便沿途巡视,走了五天时间。

  皇子出行,即便是再怎么轻简,算上仪仗和随行侍卫,朱启和朱棣两人身旁也就跟了四五百号人了,这主要还是因为洪武年间匪患还是比较严重的,平原有劫匪,山上有山贼,湖泊有水盗。

  这是古时候一直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就连七八十年代,偏远地区路上都还有公然在马路上拉钉条,专门扎破过路汽车轮胎,然后打劫的呢,何况是刚刚才经历了元末乱世的明初。

  但就算匪盗再猖獗,看到这一支五百来号人,扛着大明旗帜的官军,也没有人敢上来送死的。

  朱启还是头一次坐马车,晃晃颠颠的比坐蹦蹦车还刺激,朱棣拿着《明山河》的第三话在车厢里看着,朱启好心提醒了一句小心晕车,朱棣则是笑着说道:

  “三哥放心,我从未晕过车。”

  然后他就晕车了,吐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的,队伍也正好停下来休息一阵。

  队伍停下来的地方,正好是一片荒地,四周也没有瞧见村庄,朱启忍不住问道:

  “这边荒野这么多,怎么没见到有人过来开垦荒地啊?”

  就和大部分的王朝一样,刚刚建立王朝的时候,都是人少地多,因为战乱荒地也多,国家总是会出台一些鼓励开垦的政策,明初也是一样,规定但凡是开垦出来的荒地,谁开垦的就归谁,若是之前土地的主人找回来了,那边在边上重新安置一片土地给他,以此来鼓励发展农业。

  此地已经靠近凤阳,按理说经过了朱元璋迁徙江南富户的举动之后,这里应该是良田遍地才是,但看着眼前一片荒芜的景象,显然和想象中的不同。

  高锦只是一个护卫,而且也不是凤阳人,他哪里懂得这些东西啊,犹豫了一阵说道:

  “可能是忙不过来吧。”

  朱启并未多想,只当是元末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真的是忙不过来的缘故,不过徐达此时正巧路过,便对着朱启说道:

  “小子,这可不是什么忙不过来才导致的荒芜,从这里往北,一直到黄河南岸,基本都是如此。”

  朱启一听就惊了,这里是靠近凤阳,也就是淮河北岸,从淮河北岸到黄河南岸,都是这样的大片荒芜?

  只听徐达抬起马鞭,指向了东边继续说道:

  “往东走,一直要走过洪泽湖,就是我们先前走过的那片大湖,再往东,方才能见到良田万顷的场面。”

  朱棣那边吐得七七八八了,抬起头来脸色苍白的问道:

  “徐叔叔,这一带为什么都没人来种田啊?”

  徐达看向了北方说道:

  “还不是黄河南决造成的,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