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3章,台湾问题_1908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复返,曰本早已穷途末路,第二次议和如果都不珍惜,曰本简直就是不自量力。

  因此,关于台湾的行政规划以及地方政权建设问题,自然而然列入首要议程。

  经过几次zhèngfu会议,又与昆明元首行营进行了多次联络,一份关于台湾省建制的草案总算浮出水面。国策研究室与总统府其他相关部门连夜赶工,认认真真的甄别草案漏洞之处,甚至连错别字一个都不放过。

  经手此事的官员心知肚明,这将是自己载入史册的大好机会,纵然入不了国家历史,最起码也能在台湾地方历史上留下一记笔墨。

  很快,一份最终草案发到昆明元首行营,只有经过元首吴绍霆签字确认,草案才能将“草”字改为“定”字。

  吴绍霆对台湾问题同样关心入微,东南沿海门户重地,落入曰本人之手已有数十年之久,不可不谓是中国第一等心头大患。如今台湾尘埃落定,不仅是解决了这个心头大患,更是使得国土完整,东南沿海有了一面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

  在看到第一任台湾省省长名单人选时,吴绍霆微微皱了皱眉头,很显然南京总统府对这件事很是小心翼翼,生怕有任何越轨的嫌疑,因此没有给出确定的人选,而是让元首来从可选人员当中指派一个。

  “张人骏,李厚基,朱执信?”他缓缓的念出了这三个名字。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隐隐约约猜出拟定这份人选名单的人应该是冯国璋。

  冯国璋纵然行将就木,可对方与段祺瑞一样,都是一心一意为了北洋的血脉。只不过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也因此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方式。

  不管怎么说,冯国璋肯定是希望北洋的势力能够壮大起来,就算不能壮大也一定要能够延续下去。故而在这几年时间里,冯国璋一直利用副总统和北洋公党党首的身份,尽可能的为北洋后辈们安排合适的位置,以此来保证北洋势力不会消散。

  但冯国璋毕竟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他知道中央zhèngfu不是北洋当家,理所当然还是要考虑到真正当家人的看法。正所谓古往今来功高盖主者皆不得好死,当初北洋zhèngfu正是因为没能及时处理类似的问题,才导致时至今日天下易主。

  从这三个候选人名字里不难看出,张人骏是前清的老官僚,与北洋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论资排辈以及政治能力上适合处理台湾问题;李厚基是北洋旧将,当年一直在福建任职,对台海方面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由其担任台湾省长还能加强与福建的联系;至于朱执信显然只是为了顾及吴绍霆的看法,如果元首要安排自己的嫡系来接管台湾,当然不能违背这番意思,更不能因此让人以为冯国璋不把元首放在眼里。

  再者,中央zhèngfu教育部原本还有一位教育大鳄蔡元培,朱执信南调台湾之后,这位教育大鳄正后能顺理成章的扶正上位。

  将这份草案文件送到元首办公桌上的邓铿略微等了一会儿,他看到吴绍霆依旧是一副沉默不语的样子,于是试探的问道:“元首,您打算如何安排台湾的事?”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