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一章 新的课题_重生之钢铁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国家拔给课题经费,即使有多余,照政策也不能私占或私分;只能用于实验室设备添置或补贴其他课题经费的不足。

  而跟地方企业联合搞的课题研究,课题在完成既定的研究目标,多余经费无需归还企业,就成为课题组的盈余。对多余课题经费的分配,除了一部分上缴实验室及学校外,淮大方面对参与课题研究人员也有相应的奖励政策。

  故而杨林在学校里,除了每个月两百多点的博士生固定补助之外,其他收入来源主要就是课题奖励。

  只是当前国内产学联合还没有形成规模,淮大作为国内一流的名校,跟企业联合、经费相对宽裕的研究课题还是不多。杨林所在的淮大化工系341实验室是石化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是两院院士王昆山,这两年读博期间杨林的收入还是很菲薄,勉强养家糊口。

  沈淮承诺给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不低于三千元的额外补贴,这个就要超过当前实验室大多数人的收入。杨林也明白沈淮是希望淮大方面能尽可能多的抽调研究人员参与这个课题。

  不过,课题经费的确定通常都是实验室跟企业之间商议。

  作为校方参与课题的牵头人,杨林自然是希望经费定得越高越好,但他知道沈淮显然不会是这个意思,故而有些不确定。

  面对杨林的不确定,沈淮再次肯定的说道:“我希望这个课题能马上运作起来,课题经费要放宽一些,但放到多宽合适,就需要你给我建议了……”

  “如果只是纯课题研究,最后只是出具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三五十万也足够做得很透了,”杨林沉吟片刻,“如果项目可行性课题研究还要为接下来的项目筹备铺垫,三百万也不会嫌多。”

  “好,那就先定三百万吧,要是不够,后期再补。不过你同时要跟鸿基签一份雇佣协议,这样方便你以项目协调人的身份参与这个课题,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沈淮果断做好决定,又问杨林,“三百万能跟王昆山老师见一面吧?”

  “三百万不能见那就是开玩笑了,我们实验室一年的课题经费加起来,也就几百万,不到一千万而已,”杨林笑道,“不过,王昆山很随和的一个人,我们都叫他老王头,哪怕是几万元的基础研究课题,他也会很认真的跟你坐下来讨论。”

  沈淮轻轻一叹,欧美一些核心实验室,一年的研究经费都是以数亿美元为计,国内的科研工作要寒暄得多得多。

  沈淮又说道:“虽然不到二十天就要过春节了,不过这个课题不能拖到春节后再开始。牵头以及寻找合作勘测设计院的工作你来做,除了宋彤外,徐城这边我会让钱文慧、廖德志全力配合你,你也可能随时打我的电话。”

  杨林、秦大传这时候倒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