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五章:宁为鸡头不为凤尾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年前准备,到开学后正式筹备,将近九十天时间,史上第一个,全国大学生联合刊物诞生。

  整个三月,一直在不断打磨,到现在终于面世。

  沈一舟如愿以偿,当上全国编委会总编一职,副总编由华北区的清华大学、华东区的复旦大学、华中区的江汉大学、华南区的中山大学、西南区的西川大学、西北区的西北大学、东北区林吉大学的77级学生担任,基本上一个地区一个席位。

  副总编名额有限,就上面这么多学校的八个人,主编名额也有限,和副总编差不多。

  但编委委员,可不限量,一所学校有一个。

  之前的《青年文摘》,因为读者协会,理工科男生略多于文史科,现在反过来,文科终于占据优势。

  不过各校的读者协会社团成员,还是中流砥柱。

  全国编委会主要起统筹作用,编辑刊物的基础部分,其他部分还是由各地市、各学校负责。

  比如,全国编委会下面有北平编委会,北平地区所在大学,不分文理,学生作为各校代表可以广泛加入,共同编辑具有北平特色的《青年文摘》地市部分。

  下来也是一样,各学校文学社团和读者协会,也可以编辑具有本校特色的《青年文摘》学校部分。

  尽可能的求同存异。

  运作模式,与之前的《青年文摘》一模一样,各方面设置的栏目板块也大同小异,编辑风格并未有多大变化。

  同样的,林晓光连载的几部小说,依然出现在上面。

  主打作品,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全国大学生联合刊物出炉,也就意味着全国编委会筹备委员会解散,林晓光的副主任一职,也成为了过去式,他现在是八名副总编之一。

  八个人中,只有他是理工科大学的。

  因为清华的招牌,很多理工科大学,都将他视为最后的希望,不至于《青年文摘》被文科独占。

  其实他已经不想做这个了。

  首先是忙不过来,然后才是其他各方面的原因。

  俗话说,爬得越高摔得越惨,沈一舟爬那么高,会不会摔下来不一定,但摔下来,绝对有人在下面垫垫子,其他七位副总编,他不知道具体情况,不过就他自己而言,绝对没有垫子。

  不仅如此,他摔下来,祁明远和邵小兵之流,还会来踩两脚。

  如果单纯只是踩两脚也就罢了。

  一手创立《青年文摘》,林晓东当然希望它能走得更远,可是当权力掌握在别人手中,他无法决定走向何处时,那么多人推着它前进,《青年文摘》便失控了。

  高速公路上,失控的货车,结果如何,可以想象。

  林晓光感觉危险了。

  他总有种“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感觉,这七所大学出来的七个副总编,都特么的不安分,都想着要搞事情啊。

  4月刊发行面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