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购买印刷机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业。”林晓光突然开口。

  为什么农村生产体制改革,只出现在西川和江淮,而不是其他地区,包括北平,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林晓光胆子再大,也不敢找人在天子脚下弄这事。

  所以,那就只有别的路子,比如华西村的集体工业,眼下就有一个好机会,正是他最近才开始着手做的项目。

  林晓芸有些讶异,摇摇头:“工业不要前期投入吗?他们哪有钱?”

  有心人,总能想到办法,就像那谁说的,钱就像女人的那啥,挤挤总会有的,林晓光淡淡说道:“以前农业学大寨,后来工业学华西,华西村怎么发展起来的?当年人家手里有钱?”

  华西村有万般问题,那是因为发展瓶颈到了,没有跟上时代走错了路子。

  在92南巡前,它实实在在是一个榜样,改革开放后的乡镇企业,学的就是华西村发展工业,不过乡镇企业后来摘掉了集体企业的帽子,变成了私人的,私人企业不会倒闭吗?倒闭的多了去了,然而媒体都盯着华西村罢了。

  林晓芸听罢,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林晓光没有再说这事,笑笑,说道:“走吧,下班了,回去早点休息,周日咱们吃火锅。”

  林晓芸心情很沉重,叹息一声。

  周日,郭红兵就把人带过来了,在秦老胡同13号碰头。

  这人叫吕自强,年龄不大,也就三十出头,是负责厂里后勤方面的,手里有点小权,和郭红兵认识,找到他不难。

  一见面,吕自强就说开了:“机器啊,挺新的,买来没几年呢……”

  林晓光五六人坐着听他讲,其实主要靠里面三人。

  这三人,是他问蒋学文托人找的,77级北平印刷学院的俩学生,还有一位清华校办工厂印刷处的工人,都是对印刷机知根知底的,很专业,不怕被糊弄。

  他搁旁边听着,不插嘴,自然有这三人询问,三问一答,吕自强应付的很吃力。

  问的差不多了,郭红兵就带他出去。

  等人一走,林晓光才盯着三人问:“哥几个,感觉行吗?这可是关系到《青年文摘》走向全国的大事?”

  前面二人,是读者协会的,算是自家兄弟,后面一人,关系稍远一点,也知道他和《青年文摘》这档子事,也不以为意,谁也没想到这是他的借口,搞印刷机是用来干私活的。

  当下一一出声。

  “我感觉行,不过具体看了才知道。”

  “就是稍微落后一点,现在外面都流行铅印了。”

  “问题不大,能修好。”

  到底谁是真材实料,一开口说话,就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林晓光笑笑:“行,那就好,等下全聚德走起。”

  他让三人先喝茶,自个儿出了门,到外面见吕自强,一碰面,后者就急不可耐地问:“怎么样?还行吧?”

  “挺一般,你这多少钱?”

  “一千?”吕自强伸出一根手指,被否定,又叫道:“不行八百?”

  “三百,爱卖不卖。”郭红兵很鄙视这种人,吃里扒外损公肥私,忍不住开口。

  “行,三百就三百。”吕自强直接答应。

  这倒是让郭红兵有点郁闷,谁料随便开口,这孙子竟然直接卖了,他看向林晓光,要知道他没有决定权啊。

  林晓光点头:“就三百。”

  “那你们找时间过来拉。”吕自强高兴坏了,一个仓库里吃了好几年灰的家伙,生生被他卖成钱,好几个月的工资,不得不感叹改革开放就是好。

  “不行,得你拉过来,不然250,我们自己拉。”

  吕自强连连点头:“行行行,我拉过来,拉哪,这地?进不来吧?”

  林晓光想了想,找到一个法子,便指着郭红兵说道:“拉到清华校办工厂,还是他跟你对接。”

  搞定印刷机,接下来等修好,估计东西都收集齐了,再买点纸,就能正式开工了。

  不过在此之前,还得找校工厂负责人谈谈。

  ……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