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六章:北平大学生读者协会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极筹备恢复……”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同志因病未能出席会议,会议全体代表听取了乌兰夫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张平华同志的重要讲话,讨论了黄振同志代表中宣部做出的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文学艺术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今天就是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

  学习班无疑是枯燥的,不过对林晓光来说,他对这些东西还比较感兴趣,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

  他表示还好,对朱建军来说,那就是一种折磨了。

  可没办法,再折磨都必须忍下去,除非不想干了,像周承辉一样,直接辞职。

  六个实权部长们,都在这里学习,可《青年文摘》团队却没闲着,他们按照林晓光的指示,由赵子瑜领导着,很快将五百份社刊印好,下一步就是对外发行。

  这时,几个学校也传来消息,读者协会筹备好,在创建了。

  清华文学社将林晓光停职学习,他无法履行编辑部部长的职责,可却不能拦着他在课余时间,去做别的事,比如创办读者协会。

  在对祁明远的行动之前,读者协会就已经开始了。

  就创办读者协会这件事而言,其实很简单,首先是找一个,或者几个创始人,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凑足人数,决定好开办章程和经费来源管理办法等,再去找一位专业指导老师,最后去学校社团团委注册。

  读者协会并不需要多大的专业素养,这个是清华文学社的外围读者组织,只要爱好文学,都可以加入,几乎没有门槛,人数方面,多多益善,稍微控制一下不要太多就行。

  于是,他把组建这个社团的任务,交给身边亲近的人。

  按照六度空间理论,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任何一个人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所以,即便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只在这几个学校,但通过彼此的关系网,却可以覆盖整个北平各大高校。

  比如,杨蓝在北大,她们一宿舍都是北大的,梁振道老婆也在北大,再加上她们一寝室的人,即便不用林晓光出动他认识的北大中文系那一帮人,北大靠这些人就能去组建北大的读者协会。

  人大也是,林晓芸作为全校的学生会副主席,办一个读者协会,再容易不过。

  上学期,她在北师大上课,认识不少北师大的学生,所以读者协会这边,也交给她们来,北师大便搞定了。

  再加上上次坐车熟识的农大王为民,农大搞定,还有林晓光二爷家的一个堂兄,今年考到北理的林卫东,北理也搞定了。

  这样,清、北、人、师、理、农,未来的北平八所985搞定六个。

  此外,还有在京念书的长安籍的老乡们,通过他们,差不多北平高校都齐了。

  北平电影学院也不例外。

  北影林晓光是亲自率军出击,通过长安老乡同学会,然后,认识未来的大导演张一谋,《贞观长歌》的导演吴子汼,大摄影师顾长未,赵飞和侯泳,托他们才成立北影的读者协会。

  在一个电影学院搞读者协会,听起来有点搞笑,但还是成立了。

  挨到九月下旬,当林晓光还没从学习班毕业时,《青年文摘》第一刊正式发行。

  通过编辑部下的发行处,以及文学社下的外联部,两个部门联合起来,再加上由陈一鸣成立的清华读者协会,以及北平大学生读者协会,对北平各大高校大规模发行《青年文摘》。

  500份,免费发行。

  各大高校读者协会是重中之重,300份交给他们,100份留给清华和北大内部消化,100份由外联部交予其他高校文学社团。

  如此,青年文摘的风暴正式来袭。

  ……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