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九章 长孙家的炼铁业_大唐城管大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事堂离两仪殿不远,跟着房玄龄边聊边走就到了政事堂外面的院子。

  身穿紫袍的长孙无忌已经在那等着了。离了老远,鹰钩鼻子的长孙无忌就道:“小子,吃完御膳就随老夫去炼铁处,朝堂上老夫答应你的话不会食言,如果真能改进炼铁工艺,老夫定叫人将一万贯拉到终南山徐家庄上。”

  “长孙仆射说的什么话,小子哪敢要您的钱,这炼铁之法也是造福大唐百姓利国利民的好事,小子也希望普及才是。”徐阳恭维道。

  长孙无忌也很喜欢徐阳这样的语气,这才像一个后生嘛。

  “无妨,一万贯而已,长孙家还不在乎这一点小钱。”长孙无忌摸了摸胡须故作大方的说道。

  三人同行进了政事堂,诸多宰相已经列坐完毕,只等几个没来的就开饭。

  政事堂的饭依旧是那么奢华,这一次吃饭魏征没有来,来的监察御史是一个长鼻子小眼睛的御史,等众人坐好,这为青衣御史竟在徐阳的案前放了一块青田玉佩,道:“此为魏公所赠,感谢徐公所告诫之言。”

  徐阳有些发呆,上次政事堂给魏征测算后人评说自己都快给忘了,没想到魏征记得倒是清楚,这古代人知恩图报的心思就是重,这青田玉佩一看就不是凡品,估计几十贯钱打不住,以魏征一月才四十贯的工资来看,这确实是一份不小的大礼了。

  “替我转告一下多谢魏公了。”徐阳抱拳道,御史也是回了一礼就跪坐一旁记录几位大佬商讨的事情了。

  几位大佬吃饭的时候讨论的也是国家大事,什么山东大旱究竟怎样防治蝗灾,吏部尚书高士廉编成了一本《氏族志》跟现在宫中流传出的《百家姓》有异曲同工之妙,全国设十道的安定程dù,反正在政事堂吃饭就是天南海北,想到什么说什么。

  徐阳很好奇这些毫无头绪的话题那青衣御史还能认真的记录着。

  吃完了午饭,徐阳就跟张二说自己要跟长孙仆射走一趟,让他回家给庄子里的人通报一声,免得刘家人担心,自己只带着一个刘七就上了长孙家的马车。

  长孙家不愧贵为皇亲国戚,马车里也是异常豪奢,车厢里铺满了不知道什么动物的兽皮,上面绣着很多精美的图案,长孙无忌端坐着闭目养神,徐阳也是坐在窗户旁不时朝外面看看。

  从含光门出来,马车在黄土路上跑的飞快,长孙家离皇城并不远,就在太平坊,离着好远就看到一间面朝大街的深宅大门,门口站着八名身穿布甲的护卫,没有像老程家门口摆着几方画戟,长孙家从外面看少了几分气势,多了几分儒雅。

  “老夫听闻你快要娶亲了?”快点长孙家了,长孙无忌才睁开双眼,朝徐阳道。

  “嗯,是的,小子的岳父正在挑选良辰吉日,打算不日将举办婚礼。”徐阳挠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