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章 要搞百强县、十优州府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各地布政使司,务必在新的俸禄制度推行之前,将各府县胥吏数量规范下来,能减的减了,不能减的留着。

  总而言之,不允许超额、超编。

  若有府县情况特殊,可上报朝廷,另行批复。

  在处理好一系列事务之后,已接近傍晚,朱允炆并没有直接回坤宁宫,而是去了景仁宫。

  骆颜儿正端坐书写,听闻动静,抬头看去,见是朱允炆,便连忙收笔,起身施礼道:“臣妾见过皇上,皇上金安。”

  朱允炆伸手,笑道:“免礼,今日可好些了?”

  “谢皇上垂问,臣妾已无大碍。”

  骆颜儿含笑回道。

  朱允炆微微点头,走至桌案旁,看着宣纸之上的字,念道:“况妇人徳性幽闲,言非所尚,多言多失,不如寡言。故《书》斥牝鸡之晨,《诗》有厉阶之刺,《礼》严出梱之戒。善于自持者,必于此而加愼焉,庶乎其可也。这《内训》之言,你认为如何?”

  骆颜儿走至一旁,恭谨地说道:“《内训》之言自是至理。”

  “至理?呵呵,当真如此吗?”

  朱允炆带着笑意,看着骆颜儿。

  骆颜儿不敢直视朱允炆,低头回道:“臣妾若是多言,到时皇上发怒惩罚,这《内训》岂不便是至理?”

  朱允炆一愣,顿时笑了起来。

  这个骆才人,还真的是有点才华。

  “依我看,这些字,还是烧了吧。”

  朱允炆拿起纸张,走至火炉旁,丢了进去,回头看着吃惊的骆颜儿,说道:“多言必失,只是因为多言之前没有思考罢了。若你有理、有节、有据,纵千万言,又有何失?”

  骆颜儿看着那化作灰烬的纸张,眼眸微微一动,对上了朱允炆清澈而深邃的目光。

  柔软的心,似乎被什么触动。

  他虽是帝王,似乎却与自己想象中的不同。

  没有高高在上的强势,一言以决生死的霸绝,而是有着如春风的儒雅,如梦中期许的雄姿,平易近人,温和以待,似乎每个人在他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沦陷在深邃的眸底,一瞬间的心动,让骆颜儿惊醒,连忙转过头,又偷偷看了两眼朱允炆,低声说道:“皇上说得是。”

  朱允炆嘴角带着笑意,微微点头,问道:“随朕去承乾宫看看吧。”

  骆颜儿自是应允。

  承乾宫中,织造声不绝于耳。

  上次的中毒事件,并没有影响承乾宫的生产。

  贤妃正在检查医用纱布的成品,发现没有问题之后,便差人送去高温处理。

  朱允炆虽然几次下令,自己来承乾宫,无需行礼,但贤妃、宫女等从未遵循过,行礼之后,织造声再起。

  “皇上,当下承乾宫可以日产六十匣,若是可多购置织造车,增派人员的话,日产百匣是没问题的。”

  贤妃笑着说道。

  朱允炆检查了下医用纱布,问道:“可存在什么问题?”

  贤妃摇了摇头,说道:“并无问题,辽王、珉王二人,已找了稳妥的棉商,只要棉花供应的上,医用纱布便无问题。”

  朱允炆满意地笑了笑,说道:“日产百匣,是一个不错的目标。只不过,朕担心皇后不答应啊。”

  坤宁宫。

  马恩慧拨动算珠,然后用笔记录之后,再次珠算起来,最后看着纸上的数,皱着眉,对侍女说道:“兵部要采买的是三十万匣,我们日产只有六十匣,一年不过两万匣,按如此进度,岂不是要十五年?”

  十五年太久!

  本后要争朝夕!

  马恩慧厉声下令道:“去告诉二王,本后要织造车,至少一百个,越快越好,另外,让宁妃负责,在宫内再选拔三百宫女,参与织造。本后要在两年内,完成兵部三十万匣的契约!”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