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七章 剑出鞘,指安南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些政策存在着漏洞……

  仔细品味,自己的施政策略算不得理想化,每一个方略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可现实依旧出现了水土不服,开封原武、阳武等地告诉了自己:

  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好的官员,需要人心去支持。

  遏田产兼并国策的推行,得罪了不少底层士绅,伤了不少地主的心,可这没办法,朱允炆也绝不后悔,只是自杀了不少人,破产了不少士绅,政策偏激进了一些……

  朱允炆反思着建文元年的过往,每一条政令,每一个结果,每一个错误与可能……

  林林总总,纷纷国事。

  内政上,维持了基本的平稳,这就是建文元年最大的政绩吧。

  不,建文元年最大的收获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小事”:

  收三佛齐,设旧港宣慰司!

  朱允炆将目光投向了南洋旧港,后世的马六甲海峡!

  这个时代还没有石油工业,没有巨轮在这里穿梭,其战略意义还不算显著。

  但朱允炆绝不会像历史上的明廷一样,说放弃就放弃了这一块海外“飞地”,旧港宣慰司将会成为大明扼制南洋的最重要一环。

  大明的国旗,一定会在那里高高飘扬!

  对了,安南!

  想要让旧港宣慰司永久的存在着,安南必须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只是历史上的那个陈天平跑哪里去了,什么时候才能死?

  他不死,大明就没办法名正言顺的收回安南啊……

  作为宗主国,作为礼仪之邦,若是在安南还有正牌继承人的情况下吞并了安南,那就不是正义之师……

  谁能想,正义是个负累。

  朱允炆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自己做点不要脸的事,阴下人不要紧,可大明朝要脸,要脸的,总是有顾虑的……

  “父皇。”

  朱文奎跑到朱允炆身旁,轻轻推了推朱允炆的腿喊道。

  朱允炆收回了反思,低头看着朱文奎笑道:“怎么跑这里来了,父皇不是说了,要晚点才能陪你玩耍。”

  朱文奎有些委屈地看向马恩慧。

  马恩慧嘴角含笑,走了过来,拉着朱文奎的手,对朱允炆道:“臣妾可不敢在这个时候打扰皇上,只是内侍传来消息,内阁有军情奏报。”

  “军情?哪里来的军情?”

  朱允炆有些疑惑。

  马恩慧摇了摇头,安排侍女拿来暖裘,道:“臣妾不知,只是在封印期间求见,应不是寻常事。”

  朱允炆披好暖裘,捏了一把朱文奎的脸蛋,便笑着离开了坤宁宫。

  大明正愁没地方发泄多余的精力,这个时候谁来触霉头?

  朱允炆下了撵车,见在武英殿外候着的张紞与铁铉,走了过去,两人连忙行礼。

  “朕不是交代过,凡有事而朕不至,可先入殿等待,外面如此天寒,可不能病倒了。”

  朱允炆抬手,示意两人起身,然后走入了武英殿。

  张紞与铁铉跟了进去。

  “皇上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