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六章 殿试题是敲门砖(一更)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一匡天下”作出了极好的解释,在给管仲正名的同时,也没有逃避管仲的错误。

  辩证看待问题,这是杨荣的智慧。

  “皇上,这一卷乃为会试第五名李贯所作……”

  方孝孺读罢,想要继续说下去。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无需读了。方爱卿,殿试策问,以何为题为上?”

  方孝孺放归试卷,道:“此事全凭皇上定夺。”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这是朕首次主持殿试,经验难免不足,爱卿可直言,也好让朕思虑一二,如何定题。”

  方孝孺看着虚心请教的朱允炆,脸上不由带了几分笑意,道:“皇上,依洪武三年令,殿试仅出一道时务策,引贡士惟务直述,行文千字以上。至于内容,则有些宽泛。”

  “凡性命道德之奥,教化风俗之机,纲维之张弛,礼文之因革,人才之进退,吏治之得失,以及兵戎、田赋、刑名、水利之类,凡国家之大体,当时之急务,上所当闻,下所当为者,皆可立意为策。”

  朱允炆皱了皱眉,这个考试范围有些宽了。

  多个选项,一个选择。

  殿试,又名御试、廷试、亲试、殿前试,是皇帝亲自在殿廷内主持的考试。

  考试题为时务策。

  如果有人想要研究一个王朝的国家政策与施政走向,那一个很好的研究工具,便是时务策。

  时务策的关键,不止于策本身,还在于“时务”二字。

  如洪武四年,朱元璋主持殿试,出的题是“敬天勤民,明伦厚俗”,那这些学子一定要记住了,但凡是以后当了官,上奏折什么的,只要是符合“敬天勤民,明伦厚俗”的,那恭喜你,老朱会欣赏你。

  若是你非没事找抽,议论下“李某某有功不应该杀”,那老朱会送你找李某某去。

  再如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出的题是“选拔官员、整顿吏治”,那你们这些贡士可要小心了,千万不要学习那些被砍头的前辈,最好是做个老实人,不贪污,不惹事,不骂人,不借钱,不结梁子……

  还有洪武三十年,朱元璋感觉自己要活不长了,为了帮助朱允炆上位,主持的殿试题是“辅佐君主、勇于进谏”,那意思很明显,我老朱要走了,孙子要上台,你们都要辅佐好他,要勇敢谏言,纠正他的问题……

  无论什么时候,殿试之中的时务策,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题,在其中,蕴含着当下朝廷的困境,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即将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历史上建文帝的殿试题,就是“施仁政、惩凶顽”,那意思就是说:朱棣是个混蛋,大凶大恶之人,冥顽不灵,你们告诉我,怎么把朱棣干掉……

  那一年的殿试,谁骂朱棣最凶,谁干掉朱棣的方法最理想,谁最能吹嘘,最能安慰朱允炆受伤的心灵,那他的名次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