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电报的起点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找到郭嘉乐,看过最原始的仪器之后,徐辉祖放出话来:“只管花钱,没钱了就找国子监要,国子监没有就找兵部、户部与皇上要,实在没人给钱,我给,哪怕是卖了魏国公府也要继续研究下去!”

  徐辉祖并不是仅仅说句话那么简单,他将此事告知了兵部、五军都督府与一干公侯伯爵,联名二百余勋贵、将领、官吏,上书朝廷将郭嘉乐的研究列为最高秘密,并全力支持。

  那是二月十八日的事,于是,出现了一个高度机密的“218”计划,只不过这个高度机密需要在外面进行,实在机密不起来,郭嘉乐又不想换个地方,习惯了国子监的地下室。

  于是国子监匠学院便设了个规矩,对郭嘉乐的研究有了“三不准”,未经许可,不准打听,不准观察,不准翻阅文档。

  于谦是“218”计划的参与者,曾提议使用玻璃封装铜线,虽然可行,但根本没办法用,不小心就摔碎了……

  这次计划的成功,为远程消息的传输奠定了基础。

  一旦六十里甚至更远距离实验成功,那大明将会拥有一种全新的传递消息渠道,一种不需要驿使八百里加急,不需要火车,不需要船只,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将消息传到很远之外的地方。

  这种用电来传递文书的方式,将会极大强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试想,若是北京煤炭缺口过大,只需要发个电报给山西,让其大量运输煤炭而来,便能够缓解问题。若西疆行省收到了帖木儿国内的情报消息,完全可以通过电报将消息告知北京,而北京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回复应对之策。若凤阳府出了灾,朝廷只需要电报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等行省,从不同方向输粮……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军事价值,如果草原上有谁想蹦跶,西南土司想吃火药弹,定远行省有人掀翻了桌子,西疆行省需要活动活动,朝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收到情报并做出决策,而不是需要动辄十天至一个月以上。

  这是一项改变大明划时代的发明与创造,当之无愧的伟大!

  匠学院院长周昌走了过来,看着欢喜的三人,笑道:“看来实验取得了成功,这才让你们三人笑容满面。”

  郭嘉乐、宋断断、于谦肃然行礼。

  周昌看了看桌上的仪器,点头道:“一步步臻善吧,像是蒸汽机,如今还在迭代,你这电能是新生事物,距离实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是那句话,放开手脚去干,匠学院会全力支持你们。”

  郭嘉乐谢过周昌,然后说:“后续需要将铜线规格统一起来,包括长度,为日后铺设做准备。”

  周昌伸手,轻轻拍了拍眼前的仪器:“没问题,规格我会安排人去做。只是我建议跨过百丈距离的测试,直接进行一里实验吧。”

  “可以吗?”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