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明国都的困境与难题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具体来说,是鞑靼、瓦剌!

  没错,南京城距离鞑靼、瓦剌很远,一旦他们闹事,侥幸打过长城,打到了北平城下,南京城也是安然无恙,毕竟还有淮河与长江挡着呢,那些骑马的人,总不可能飞过长江来吧。

  所以,从帝都的安全性上来说,南京的安全指数是不错的。

  可是,大明帝国,不止是帝都这一片地方,北方大片的领土,都是大明的,那里的子民,也是大明的子民。

  若是鞑靼、瓦剌再次占领北平府,那将会造成事实上的大明割据,形成两个国家势力的对峙。

  到那时候,大明也只能是偏安一隅的南宋了,而南宋的命运有多悲惨,崖山的海,是最清楚不过的。

  一旦北方防线被突破,鞑靼、瓦剌完全可以在一个月之内杀至北平城下。

  等到消息传入南京,再从南京准备好大军,然后出兵北上,这些人到了北平城外,打的很可能不是防守战,而是攻坚战了。

  太过南方,无法及时应对北方威胁,这是大明京师最大的问题。

  明代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而且还不止一次。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在土木堡歼灭大明主力三大营,俘虏明英宗朱祁镇,同年十月十一日打到北京城下。

  这个时候,于谦站了出来,凭其勇气、智慧,率二流三流“预备队”保卫了北京城。

  一百年后的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再一次打到了北京城下。

  道士皇上也慌了,好在俺答没文化,被明朝一顿忽悠,加上“残掠人畜二百万”,够本了,也便回家了。

  否则以当时的北京城几万老弱病残,基本上便是三鼓而下。

  试想,若是北京城只是一座寻常的城,而不是大明帝都,那大明的北部领土,如何还能守得住?

  等南京派兵过去,春花都可以吟成秋月了!

  从大明的存续、政治、军事方面来看,南京城,根本不适合作为帝都。

  朱元璋雄才大略,极有军事目光,他自然是清楚这一点的,别看大明朝是在洪武元年即1368年开国,改应天府为南京,但开国之后的十年时间里,南京都不是京师。

  确切地说,有京师之实,无京师之名。

  直到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才改南京为京师,这才确定了南京的京师地位。

  朱元璋一开始也在犹豫,到底是选择在哪里为大明国都。

  摆在桌案上的是四个选项。

  第一个,脚下的南京,即金陵。

  正如谋士叶兑所言:“定国都于金陵,可以向南拓地,若向北拓地不利,可守江淮。”

  第二个,开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明代初期的那几年,南京是应天府,而北京便是开封府,不是现在的北京。

  朱元璋很希望在开封建都,亲自考察了两次,只可惜,开封被打烂了,加上水路淤塞,陆路不畅,粮食运输是个大问题,不得不放弃。

  第三个选择,便是朱元璋的老家凤阳。

  龙起之地,好啊,干吧,就这里了。

  于是,从洪武二年开始,至洪武八年,眼看着中都凤阳要收尾清渣,验收之后便可以拎包入住了,朱元璋突然下令,不建了。

  好了,这是烂尾楼。

  第四个选择,长安。

  派大儿子朱标去勘察,结果朱标回来就挂了。

  朱元璋伤心欲绝,也没了迁都的心思。

  现在轮到朱允炆了,也必须考虑国都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