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一章 你是罗贯中?!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虽是奇文大作,可我们不敢雕版印刷啊。您老还是慢走吧……”

  四十余岁的儒雅中年人,恭恭敬敬将书推还。

  一位头发花白,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接过自己的文稿,不甘地看着书坊老板,哀求道:“先生,您就把这书稿留下吧,我到过杭州,到过福建建阳,无一书坊愿为它出墨。如今,我身体大不如从前,恐不久于人世。惟愿临终之前,能看到这书流入人间。”

  “罗先生,实在不是书稿的问题,而是朝廷有令,我等若将其付之刷墨,裁剪成册,公然发卖,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书坊主人有些不忍心地说道。

  罗贯中哀叹了一口气,拿出破旧的手帕,想要包住书稿,可毕竟年老,加上神伤不已,手拿不稳,书稿从手中滑落,掉在了地上。

  “啊!”

  罗贯中发出了一声惨痛的叫声,似乎摔的,不止是一本书。

  朱允炆的目光盯着地上的书稿,只见书稿之上,写着“三国志通俗演义”几个大字!

  “这,这是?”

  朱允炆打了个激灵,眼神中充满了渴盼,不等其他人动作,一步上前,弯身捡起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手,微微有些颤抖。

  这难道就是震惊中外,闻名于世,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位先生?”

  罗贯中看向朱允炆,目光中有些疑惑。

  “罗贯中?”

  朱允炆轻轻抬起头,看向白发苍苍的老人。

  罗贯中吃了一惊,打量着对方,见确实不识,便施礼道:“在下正是罗贯中,只是阁下似乎有些面生,还未请教?”

  朱允炆看着罗贯中,难以置信这一份说不清楚的缘分。

  “先生,请受我一礼!”

  朱允炆长揖一礼。

  别人不知道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朱允炆哪里不知。

  后世但凡是上过学没上过学的,没有不知道《三国演义》的。

  但凡家里有几本书的,只要翻翻看,几乎肯定有一本名为《三国演义》!

  这本书,影响太深远!

  朱允炆相信,无论岁月几何,《三国演义》的光辉,永不会黯淡!

  跟在朱允炆身旁的解缙、徐辉祖、徐妙锦都惊呆了。

  皇上竟然给一个糟老头子行礼了?

  还是如此庄重,如此认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罗贯中?

  此人是谁?

  皇上为什么会认识他?

  解缙满是疑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抬头看了一眼书坊的牌匾,名为:唐氏书坊。

  一家私人书坊。

  罗贯中连忙还礼,然后看着一脸笑意的朱允炆,满是疑惑。

  朱允炆没有展开《三国志通俗演义》,看着罗贯中,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应是先生的开书之言吧?”

  罗贯中瞪大眼,就连一旁的书坊老板也惊讶起来。

  两人看得很清楚,自始至终,朱允炆都没有打开过书稿,可他竟然知道其中的内容?

  难道说,此人是世外高人?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展开书稿,仔细看去,果然,一字不错!

  “先生来此,是为了刊印此书?”

  朱允炆只看了一眼,便合了起来,恭恭敬敬地交给了罗贯中。

  罗贯中微微点头,叹息道:“可惜,纵我愿付印造纸墨工食钱,也没有任何书坊愿意刊墨印书。”

  “此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精妙清新,必流芳百世,为何书坊不刊印?”朱允炆皱眉,然后看向一旁儒雅中年人,问道:“你是书坊主人吧,为何不刊印如此奇书?”

  “呃……这位公子,不是我等不愿刊印,是朝廷有令在先,我等不甘违背。”书坊主人连忙回道。

  “朝廷有令?有如此禁令?”

  朱允炆看向一旁的解缙。

  解缙苦涩一笑,上前一步,说道:“这位应该说的是洪武二十二年的朝廷颁文,在京军民人等,但有学唱的,割了舌头;娼优演剧,除神仙、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不禁外,如有亵渎帝王圣贤,法司拿究。”

  朱允炆皱眉,这都什么律令?

  老朱,你会不会办事……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