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大明除虎害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妥。今年户部已拿不出更多钱钞去支撑基建。在第二个五年规划没有完成之前,不宜再增加新的安排。”郑赐皱眉:“东北辽阔,适合作为粮仓重地。若没有混凝土道路,如何将那里的粮食运出来。粮食出不了,百姓的生活如何改善?”

  夏元吉自是知晓这个道理,但户部是真的拿不出大量钱财去铺设基建。

  今年看似没有什么大事件,但朝廷的支出可不比打仗少。

  不说北平营造的耗费,就是新军之策覆盖范围增加了云南、广西两省,虽说这些地方卫所并不算多,但毕竟是一笔大的开支。朝廷还营造了新的造船厂,开了铁矿厂,船厂方面招募了众多船匠,初级工业打造又分出了诸多分支厂,相关零部件开始分散制造。

  蒸汽机改良也需要钱财支撑,水师三分,各地物资调配,特别是南洋水师的基地建设,还有大小琉球的控制,这些哪个能少了钱?

  李素水师南下,又带走了一万多将士,这里面哪个不是钱堆出来的……

  现在又是大移民,二十万人口也不是小数目,所需钱钞不下二百万,这还是最低估算,整个过程???走完,没三百万两过不去。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也有些苦涩,虽说朝廷财政一增再增,可还是过得有些拮据,问题不出在财政上,出在支出上。

  杨荣出班:“皇上,臣以为眼下户部艰难,又尚未移民百姓闯关东,即便是移民了,百姓扎根东北也需两年时间,通往东北的混凝土道路延后两年并无不可。两年后,新的基建规划也将重新填造,正好可以接上。至于两年中百姓所产粮食,不妨以卫所收购的方式支民。”

  朱允炆欣然同意,看向郑赐,严肃地说:“无论如何,通往西疆省的混凝土道路务必修通,五年不行,那就十年,遇山开山,遇水搭桥,遇沙漠就植树造林,无论付出多少,混凝土道路都要修到西疆,对于西疆加急文书,需确保二十日内送抵北平。”

  郑赐深知困难重重,但还是凝重地回道:“臣定争取早日将混凝土道路修到西疆。”

  随着大明疆土的扩大,如何强化这些地方的管理,不至于出现割据势力,是朱允炆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一个关键的办法,那就是拉近地方与京师的“距离”。

  空间的距离无法缩短,但时间却可以缩短。

  比如大同到北平,弯折之下七百余里,在没有铺筑混凝土道路之前,大同的寻常文书送到北平要十天左右,加急文书需要四日,遇到刮风下雨、大雪天,还可能延迟。

  可有了混凝土道路之后,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不封路太多,寻常文书六日便可抵达北平,加急文书两日便可。

  换源app】

  现在西疆省的消息传递很是困难,茹瑺写一封文书,送到南京少说也需要一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