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交趾教化,天下一家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只有三百余人闹事,还是因为农税而引起。后都司、布政使司处理及时,并没有多少麻烦。今年尚没有地方作乱,民心渐渐归顺。当然,这也与孔子七十二弟子后人的教化脱不了关系。”

  林环知晓教化的力量,嘴角升起笑意:“听闻颜宝就在清化府,主社学教育,可是为真?”

  “没错。”

  王资点头。

  林环对北面拱了拱手:“颜回后人,儒学大师,竟甘愿于待在社学,实在是令人钦佩。”

  王资笑了笑没说话,自己要是有学问也待在社学了。

  交趾与江西、南直隶等地方大不同,在大明主要省份里,训导地位与俸禄普遍低于县学、府学,但交趾、西疆省两个地方则恰恰相反,社学训导的地位与俸禄高于县学、府学。

  原因很简单,社学面对的是从未接受过汉化的孩子,有些人甚至连大明官话都不懂,从零开始不算什么,关键是他们曾经是安南人,他们的家庭记得安南王室,知晓安南过去,如何让他们彻底忘记安南的印记,打上明朝的烙印,才是最考验先生智慧的。

  张紞等人曾与冉忠、颜宝、闵行等商议应对之策,布政使司的一些官员甚至提出了灭绝安南文化,焚烧所有安南典籍,坑杀安南耆老先生的主义,想要用焚书坑儒的方式来清扫安南遗存,加速安南人转化为大明人的进程。

  但这些主意被张紞、冉忠等人否决,颜宝等人也认为焚书坑儒虽有成效,却很容易带来更大的抵触与麻烦,不利于大明招抚民心与控制地方。

  后来,社学大兴。

  令人吃惊的是,整个大明中社学数量最密集的,还真不是南直隶,也不是教育大省江西,而是交趾郡。

  在张紞、冉忠、颜宝等人的努力下,在朝廷的支持下,交趾已实现了社学普及,张紞以强制的法令形式规定,儿女满六岁者,当入社学,修习课业,知书达理,掌握大明礼仪。

  为了确保法令得到执行,张紞将该条法令与归附官员的升迁直接挂钩,若以身作则,送自家孩子入社学,则加俸禄,考核增色,以便升迁。若治下百姓的孩子不参与社学,则视为失职,有罢黜之风险。

  归附官员正渴望向上爬,如何能不配合?

  林环听着王资讲述交趾文教之事,不由地对张紞敬佩不已。

  建文皇帝高度信任张紞,不仅给了张紞任免知府、知县的权力,还给了他诸多“便宜行事”的权力,如税率制定、土地丈量、分配与发卖等。

  张紞也没有辜负建文皇帝的重托,在交趾大展拳脚,励精图治,促成了交趾眼下的繁荣与安定局面。

  交趾安稳,最大功劳可能并不是韩观的卫所与军队,而是张紞的政策赢了民心。

  林环深入清化城,这里虽不如苏杭、京师繁华,但因这里是商贸重地,商人集聚,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