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五章取舍之道_长歌当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刘娥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池水很快便浑浊起来,这道沟渠完全是在泥土中挖掘,刚刚内侍已经提醒过叶安等人,若是希望挖掘一条曲水流觞的小沟渠出来,下面是要垫上鹅卵石的,如此泥土才会坚固不易被池水冲击走。

  也是在这个时候,赵祯和李端懿明白了黄河多泥沙的原因,当然更重要的是叶安不断的把上游的泥土踢到水中,小块的泥土在水中很快消失,而大块的则是在水流的冲击下不断的翻滚前进,越来越小,越来越密…………

  叶安看着小皇帝和李端懿眼中的不甘。

  在赵祯眼中,这小小沟渠便是大宋的黄河,每当池水冲击之下,沟渠中的水泛滥到土地边上的时候,他便能联想到黄河两岸的灾民。

  叶安笑道:“官家,现在可以开始构筑堤坝了,试试看?”

  于是俩个少年人开始维护起自己辛苦的“劳动所得”,用他们认为最坚固的办法来修建堤坝。

  很快带有石块的堤坝就出现在沟渠“两岸”但叶安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们,而是用铲子破坏了上游的闸口,地势较低的沟渠瞬间迎来了池水的巨大冲击力…………

  大量的泥沙被裹挟着冲击而下,沟渠越来越浑浊,溢出了他们幸苦修建的堤坝,最终在沟渠两岸形成了一大片的洪泛区。

  这在刘娥的意料之中,但蓝继宗和陈琳却怒不可遏,在他们看来这么做对于官家来说太过残忍。

  若是要讲水患,就好好的讲,非要一次次的打击官家作甚?

  看着依旧倔强清理淤泥的赵祯,叶安沉声道:“官家,淤泥是清不干净的,因为上游会有源源不断的淤泥冲击而下,泛滥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

  “那若是上游没有淤泥呢?”

  叶安摇了摇头:“不会的,这是土质所决定,树木越少,土地上的泥沙越容易被河水带走,唯一的办法就是多植树,保护水土以防流失,但上游是哪里?”

  赵祯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指着几字形的拐弯处道:“前套是党项人的土地,后套是辽人的土地!”

  这就是很明显的事情了,最少小皇帝对地缘政治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官家说的没错,所以治河只能靠咱们自己,咱们大宋治河多用“固堤”之法,这便是官家刚刚做的事情,虽然省钱,可一旦到了汛期便有危情。

  另一种便是“束水攻沙”之法,更费钱,也更费力!”

  “什么是束水攻沙?”

  赵祯非常期待,而边上的李端懿也很好奇,叶安便直接坐在了沟渠边淤泥中的石头上道:“听着就应该知道,以堤坝稳定河槽,尽量向内加固堤坝,如此便能缩窄河道,增大流速,提高水流挟沙之力,利用强劲之水刷深河槽,以解决泥沙淤积问题。”

  “这个办法好!可谓是一劳永逸!”

  但叶安再次摇了摇头:“但这个办法更难,也更危险,虽“束水攻沙”看似可行,但要达到集中水流的目的就必须要有自身抗冲能力较强的束水堤坝,这对于大江大河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说到底就是要花费钱财无数。”

  赵祯瞧见叶安的模样一时“恶从胆边生”,带着质问的口气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叶侍读你必须给朕一个说法!”

  叶安没想到小皇帝对于治河如此上心,略带沉重的说道:“束河攻沙看似可行,但现在几乎不可实现,国力无法消耗在一条陆上河中,宽河固堤倒是可行的,但一定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作为泄洪渠,待黄河堤坝支撑不住的时候,撤离百姓开闸泄洪…………”

  “难道要看着河水淹没百姓的良田?!”

  叶安点了点头:“官家,有些事能够改变,有些却改变不了,人力不可及!

  即便您是帝王,也无法改变黄河泛滥的事实,既然改变不了,那就去接受,并且学会用行之有效的办法战胜!这是您的责任,也是该负担起的义务!这便是帝王的取舍之道…………”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