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七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_我在大唐能签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薄公堂,当地的官员最后判定允许女子改嫁。这样的小时也需要上奏么?”李承乾说道。

  “隋末天下大乱,人口锐减,朕下旨,女子夫死,如没留下子嗣,可以改嫁,不得阻拦。当地官府这样做,证明严格执行了朝廷的规定,证明是个可用之人。”李世民说道。

  后世很多人都听过贞洁牌坊,女子不改嫁,朝廷不仅会有赏赐,还会为其立牌坊。

  谷鐗/span很多地方以有贞洁牌坊为荣。

  对于贞洁牌坊,很多人都以为是明朝时兴起的。

  其实不然,贞洁牌坊最早出现是在秦朝,只不过历朝历代,都没有重视。

  众所周知,唐朝的风气非常开放,并不排斥改嫁。

  唐朝有记载改嫁的公主就多达二十多人,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三嫁的。

  凡事物极必反,到了宋朝中期,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改变了中国的学术思想以及风俗制度,对无止尽的私欲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有人问程颐“寡妇孤苦无依,能改嫁吗?”程颐回答“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使妇女的贞节观念在崇古的基础上愈演愈烈。

  明清时期,妇人的贞操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而这一时期也正是贞节牌坊真正大兴的时期。

  朱元璋颁布了对守节寡妇本家免除差役的法令。在那种环境下,守贞已经不只是统治者倡导那么简单,倘若违反三纲五常,轻则被逐出族门,重则被浸猪笼甚至凌迟。据《古令图书集成》记载,烈女节妇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加至267人,到了明朝则暴增至36000多人,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多达2200人。

  隋末战乱,人口锐减,李世民为了繁荣人口,虽然不能下旨鼓励改嫁,但是也规定,女子如果没有子嗣,愿意改嫁,夫家不得阻拦。

  李承乾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他自然知道李世民颁布的这个旨意。

  但是他说的是,这样的小事没有必要上奏。

  不过刚才向李世民询问已经耗光了所有勇气。

  李世民看李承乾的样子,就知道他的想法,说道:“你觉得大唐大么?”

  “大唐自然大,远超秦汉时期。”李承乾想都没想说道。

  身为太子,自然以大唐为荣。

  李世民说道:“大唐很大,但是朕只能身在这小小的皇宫,要想了解天下,只能通过奏章。”

  “透过奏章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了解天下的动向,才不会被人蒙在鼓里。”

  “如果各地的奏章,都是天灾人祸,那么大唐早就乱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起来虽然无趣,但是却能说明大唐非常安定。”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要有耐心,不能因为鸡毛小事就不去处理,明白么?”

  “儿臣明白了。”李承乾恭声说道。

  “朕的话,你回去好好想想。”李世民说道。

  李承乾虽然现在还有些浮躁,但是还年轻,可以慢慢塑造。

  要是以前,弄不好李世民就直接训斥了。

  不得不说李世民今天的变化很大。

  ……

  自从李泰去往了皇宫,韩文就在大殿焦急的等待。

  一旦前往封地,皇位和李泰就无缘了,世家在李泰身上消耗的心血就全白费了。

  历史上以藩王造反成功的,到目前为止一个都没有。

  李世民虽然是亲王,但是并没有就藩。

  李世民能成功,也是因为留在长安。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