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三十三章对望中天地(七)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抛开那些转业的术语。

  刘文秀其实是讲清楚了这种他接口中的“男女关系研究”。

  “一直以来,所有人都把人伦视之为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是不应该被轻易的破坏的,原来认真的研究下去,当中还真有学问。”

  就是一阵都很顽固的李邦华,也不得不承认,道院的人研究这个问题,比许多人文采不错却总想写点有颜色的书籍。

  那是真的要好的多。

  当然,他也得承认,那样的书籍真的很赚钱。

  “可不是,学问大着呢,就是不知道下一次回到京师之后,道院的人又会研究出什么东西。”

  远离了京师,不在作为一名参谋此后在皇上的身边。

  刘文秀也拿到了可以一展抱负的权利,可不知为何,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见证大明的繁荣昌盛了。

  或许下一次回京。

  京师的变化一定会让他大吃一惊。

  刘兴祚一阵神往,只是听说,就能够感受到那种奇幻的感觉,更不要说是亲身经历了。

  “我突然后悔了,上一次应该跟随着渤海战舰的船只,回去大明一趟的。”

  可惜的是,现在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如今就是要离开,都已经不可能了,盖州距离海州很近,随时都要面对建奴的打击。

  单凭刘文秀一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完全忙不过来。

  “急什么?建奴现在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最多三年两年的就能够全部消失不见了,往后还不是有着大把时间去京师看看?”

  刘文秀很年轻,他的想法就是来日方长,心中的一丝后悔,也刚刚被甩的一干二净。

  只要把辽东的事情做好了。

  还怕没有时间回去?

  况且,随着大明的继续发展,船只,马车等等,各种运输工具的大范围使用。

  在辽东想要看到一份大明的及时报刊,也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曾经谁能够想到,一份报刊就能够把隔着好几个县城发生不久的消息,传递过来?

  又有多少人,是一辈子没有出过村子的?

  有多少人最多只到过城镇,就是被当地人称之为见多识广的?

  那不都过去了吗?

  如今只要没有到过州府,就没人好意思说自己出过远门。

  马车的简单和便捷,让大明的许多百姓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登州和双岛的距离很近,你们说,有没有一个可能,以后大明会建设一架横跨两岸的巨大大桥?这样咱们这里,和大明的联系,是不是就更近了一步?”

  刘兴祚并没有被打击道。

  听了道院的神奇,自己的想法,或许以后还是有可能实现。

  瞧着一脸兴奋的刘兴祚,刘文秀都没有还意思说,如今的大明是很强大,道院的人也都很聪明,可道院的人最起码会想一下实际情况,绝对不会脑门一拍,瞬间做下一个根本就不可能的妄想。

  “你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