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四章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十二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做事,没有一点眼力劲,早就被麦岛那个角落里,做花肥了。

  “他现在也是一身官司,全部都是那些老人闹得,为了钱,这些人可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啊,皇上。”

  提起田守新,王承恩就大倒苦水。

  原以为慈幼局的工作已经很难做了,可对比之后发现,养济院更难。

  一开始接收的老人,都还没有什么。

  家中已经无人了,只剩下老人一个,没有照应的,根本就活不了多久。

  而这样的老人,照顾起来,虽然费事,却都还算安稳。

  有时候,老人的身体好一点,也会帮着干点活,补贴一下养济院的钱粮。

  用他们的话说,要想养济院继续开办下去,单凭朝廷的支出,肯定是很困难的,他们还能动弹,就多做一点活。

  而通过了田守新的关系,揽到的活都不重,也不复杂。

  不是搓麻绳,就是编草帘子。

  又或者有手艺的,还会跟着做扇子,做扫把,做草帽。

  反正只要简单就好,也没有人限制他们必须做多少,就是一天到晚的到处乱逛,也没有人说他们什么。

  毕竟,都这一把年纪了,腿脚还不利索。

  跑也跑不了多远。

  然而总有意外发生。

  “聪明”的人,总能看到其中的“商机”。

  于是在一些地方,不断的有老人编着故事,说自己一无所有,就只有一人活着。

  然后就申请去养济院住着。

  不但管饭,还有人照顾,简直就是天大的大好事。

  然而坏就坏在,好事都不是一个人的,崇祯规定了,年纪超过了一甲子的老人,就会领到一笔可观的退休金。

  而这笔钱在老人不在了之后,是不会发放的。

  于是田守新的麻烦事就来了。

  “拐卖老人”,一个很新鲜的罪名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大明。

  要知道,古往今来,只有拐卖妇女,拐卖孩童,还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拐卖老人的事情,毕竟在以前,一个老人不但干不了多少活,还会多出一张嘴来吃饭。

  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家庭的负担。

  可现在,这样的拐卖老人事情就发生了。

  然而,老人的家人,给出的理由也很明确,就是拐卖老人的这些人,要的就是这些老人的退休金。

  最后的结果就是,田守新和王承恩都面临了一样的危机。

  崇祯听着王承恩说的这些,就仿佛是在听一个很离奇的故事。

  而故事中的事,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能够大吃一惊,还暂时找不出破局的办法。

  “朕相信,你么应该也去找过李长庚了,他是怎么说的?”

  一时半会,崇祯也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是下政令的话,总会有所错漏。

  而且政令的呆板,他是知道的,万一因此而错过了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又该算谁的错误?

  可不这做。

  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件事情?

  目前来看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