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九章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九)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长庚随着崇祯说出了后果之后。

  脸色就没有好过。

  本来他认为,只要工厂开的多了,那么大明的税收也就能够跟着往上走。

  想法没错。

  可因为破坏了规矩之后,引发的其它事情,就不是他能够考虑到的,不是没有人害怕造成更大的麻烦。

  而是此时,根本就没有几个懂经济的人。

  唯一一门懂经济的杂学,却又因为太过厉害,被许多代皇帝打压,到了现在,也没有多少传承留下了。

  最多一本《吕氏春秋》,在儒家盛行的年代,也不过是一本消遣的杂书而已。

  取消了休假,也取消了上班四个时辰的给定,所造成的后果,崇祯还没有说的就是--质量。

  都想赚快钱。

  都想趁着一个商品畅销,怎么压低工厂运转的成本。

  那么还会有谁为了品牌而努力?

  没了品牌,又怎么去保证质量?

  而没了质量的话,谁还愿意去搞研究?

  别看现在的道院,刚刚成立就研究出来了许多的东西,可那种研究,也是站在技术积累上面完成的。

  崇祯只是给指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已。

  单凭道院是能够引领科技的发展,可民间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没有资本的介入,想要提升科研的动力,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

  “觉得自己被骗了?”

  崇祯瞧了一眼,李长庚阴沉着的脸色,就知道他的内阁首辅,又要钻牛角尖了。

  “嗯。”

  李长庚不想说话,却又不得不说话。

  他总觉得在这一件事情上,自己的智商是真的被侮辱了,亏他一开始还挺同情那些将要破产的商人们。

  谁知道居然是在给他挖坑。

  “商人逐利没错,有时候就算商人想要收手,也会被利润推着往前走,所以控制利润的走向,才一个成功商人该干的事情。”

  “不过大多数人,在辉煌过后,就会瞬间跌入谷底,而跌入谷底的人,大部分也都是经商的手段并不如何的光明正大。”

  “其实这一点也不是问题,正如创业艰难,守业也艰难,遇不到一个好的领头人,总归走错路子。”

  “不过有一点,你必须知道,只有越公正的地方,越安全的地方,商业才会越发达,因为商人的财富会得到保证。”

  崇祯边走边说,李长庚也在前后对照着大明的以前和现在。

  在崇祯以前,大明的商贸并没有现在繁荣,税收基本上都来自百姓,可现在大部分税收已经是来时商贸了。

  他相信继续下去的话,说不得在他有生之年,百姓的农税都有可能被免除掉。

  有了对比,才会知道那一种方式是目前最正确的。

  冀州和雍州两地是百废待兴,可有一点就是一视同仁,安全和制度方面能够得到最大的保证。

  除了冀州和雍州之外,其他得方看似很安全,受到的天灾人祸也很少,却依旧没有形成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