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七章千古兴亡多少事(九)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退朝之后。

  崇祯哪也没去,就一个人坐在了御书房的椅子上发呆。

  别看他在朝堂上,说的头头是道,那是因为他的身份在哪里,皇上啊,不管说什么,旁人总会听着。

  而且会因为他的话,琢磨出花来。

  孔胤植也不是无话可说,只是需要一个体面的后路,而这个他也没有打算给出去,犯了法了,总得用上大明律。

  若是这一次可以从宽处罚,那么下一次别人犯法又该怎么办?

  而且一个国家,若是衰败了真的是一门学术能够左右的了得?

  还不是人出现了问题。

  他记得不知是那一个人的说法:汉以强亡,唐以盛衰。

  听着不错,看着更加可惜,可仔细的看看字里行间却发现,原来只有两个字“内斗”,只是文人说的好听了一点。

  更明确一些就是内卷。

  那么强盛的两个王朝,就忽然间倒塌了,这是谁也没有办法提前预料到的。

  而崇祯做的那些更换朝中大臣的手法,也不过是为了换上一些年轻人,给塑造出一种向外扩张的想法。

  大明九州是根基。

  以后他的子孙们,能够打到哪里,就算到哪里。

  内部的矛盾,尽量的往外面扔,别一天到晚的惦记着一亩三分地,好歹去开荒啊,能拿多少看自己的本事。

  这样的话,或许会拖得更长久一些。

  而这样的情况下,儒家的那一套就用不上了,不合时宜的东西,还是趁早放弃最好,不过他还是心中有着隐忧。

  在决定出放弃儒学的时候,他自己也是认真看过的,虽然没有请教过多少入学大家,可对于其中的一些东西,居然也有着心动。

  什么君君臣臣。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之类的,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皇帝恐怕都会使劲的吹捧吧。

  在他活着的时候,或许儒学不会上到朝堂上来,只能成为一个学术,可在他死后呢?

  不是每一位皇帝,都能够经受住这种诱惑的。

  只要有一个败家货,重新弄出重文抑武,重农抑商,那他弄出来的道院和军部也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了一个招收废物的地方。

  不怪他不往好处想。

  前车之鉴,儒学上了庙堂,就没干过基建提气的事情,现在他只希望,儒学落到了面见能够让一些人真的完善起来。

  到时候就算是被不肖子孙们班上了朝堂,也不至于会出现大的问题。

  正想着,守在御书房门外的王承恩走了进来。

  之前王承恩在和田守新处理养济院和慈幼局的事宜,这次重开朝堂需要一个人唱名,也就重新拉了出来。

  “皇上,内阁首辅李长庚李大人来了。”

  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守规矩,做事谨慎从不逾越,看不出有什么大才,可有时候一个谨慎就够了。

  “请他进来。”

  崇祯思索着,真的要把王承恩给放出去了,自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