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八十七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十一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人动用,只是茶水喝了不少。

  “可是国库什么时候才会有钱啊?”

  李长庚蹙眉仿佛自言自语的问了一句,没有人能够回答他的这个问题,似乎从当年开启了辽东战场之后,大明的国库就没有充盈过。

  只是现在的税收,虽然没有了赋,也没了徭役,可也在成阶梯式的增长,然而看起来多,花出去的更多。

  这些都还没有算上,以后将要全面建立起来的慈幼局和养济院。

  对于一直以来羞于谈钱的人,现在也渐渐的改变了这个看法,没有钱别说难死英雄汉,就是国家也是难以维持。

  李长庚算来算去,原本可以从盐上面做文章,赚取高额的利润,可是皇上却把盐的利润给压在了最低。

  就是想要涨价,也不可能。

  倒不是他没有办法,而是皇上绝对不肯这么做。

  “咱们现在手上缺少一位懂得杂学的人,要是有人能够达到当年沈万三的本事,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沈万三那就是一个神话。

  只要大明提起此人,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到底有没有聚宝盆?

  似乎是没有的,毕竟沈家人现在还在大明,没道理这么宝贝的东西就穿不下来。

  “估计得几年以后才能出现这样的人才,现在大部分识字的人都是儒学,那些人可不懂得经营。”

  晁刚说起此话,底气十足,也只有真正的觉醒过,才能够明白单一的学派意味着的是什么。

  而且单凭儒学一门,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国家继续前行。

  他想不明白,当年儒学是如何堂而皇之的走上朝堂,然后拿到话语权的。

  不管是洪承畴还是李长庚,都已经看明白了一件事情,他们念念不往的儒学,天天喊着礼义仁智信。

  喊的人也没见有多么高尚的礼义仁智信。

  干活的还是那些百姓个工匠,似乎就连商人都要比他们喊口号的人强上一点。

  “不过好消息就是,在座的诸位都还年轻,能够赶上那个好时候。”

  洪承畴笑道,想明白了一些问题,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那就说定了,水军放给皇上,咱们只管陆地上的建设。”

  李长庚坐着最后的总结,一下午就商量出了这么一点事情,效率实在低下。

  真不知道以前的那些内阁首辅是如何办公的。

  说不得找个时间好好的和韩爌接触一下,讨教一点工作经验。

  开朝会的影响力。

  比崇祯想象中的更大,这毕竟是他换了整个朝堂之后,正正经经的第一次勤政。

  对于皇上的勤奋,现在已经被许多人私下里调侃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勤政的皇上,不一定能够把大明给治理好了。’

  ‘懒惰的皇上却能够让大明起死回生。’

  许多人还想着,要是皇上一直不开朝会,是不是大明就会越来越强盛?

  这是个很神奇的问题。

  没有人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