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一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五)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想不输都困难。

  而对于商人的危害,他心里也就更加多了一层的顾忌。

  士农工商,商人本就是排在最后一位,这么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皇上圣明,建奴们要想不坐以待毙,就只能按照皇上规划的方向去走,只是臣不明白,咱们要这么多的奴隶干什么?”

  现在大明的粮食,自己用都很吃紧,也就是多了土豆和红薯,才勉强能够让所有人吃饱肚子。

  在干旱地方推广的玉米,也才刚刚实施,想要看到效果,还得到了丰收的时节才行。

  奴隶买了回来,还是要给吃给喝的,而且奴隶能够做成的事情,大明的百姓也能够做成,现在到处都是出门务工的百姓。

  不但有活干,还能够拿到钱,本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奴隶进来之后,不是要抢了大明百姓的饭碗吗?

  “许多危险的活,比如:开矿,挖隧道,总不可能让咱们自己人去干吧?大明的百姓死伤一位,就是一个家庭的绝望,难道你不觉得残忍了一些吗?”

  崇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有些冷漠,似乎那些奴隶的死活他完全不在意,皇上在意的也只有大明的百姓。

  其他的仿若牛马,没了继续购买就成。

  李长庚和杨爱直愣愣的看着崇祯,他们的儒学告诉他们这件事情是不对的,可李长庚想到上一次在西安府的冷遇。

  心中就明白。

  在皇上的眼中,大明的百姓比外族人金贵。

  哪怕这些外族人,已经承认了华夏,认为自己也是华夏的一部分,也无法改变他们不是汉人这一个事实。

  皇上只是汉人的皇上。

  别人的死活,和他无关。

  杨爱想要说一点自己的看法,然而看了一眼紧闭着嘴巴的李长庚,就明白大明的内阁首辅都默认的事实。

  她一个小女子,什么都不是掺和的什么劲。

  京师和天津卫之间的道路,业已经修建完毕。

  来往的车队也跟着增加了不少,对于物流转运的事务,邢氏操办的很仔细。

  有些人真的是有天赋的,这一点许多努力了半生,还不如人家随便做一下就做的好。

  四轮马车的生产,如今在大明不是秘密,只是有些部位限于技术,还是没有办法普遍的模仿。

  能够上产的工厂并不多。

  可以说整个市面上就是有价无市。

  谁家里只要有了四轮马车,那就是身份的象征,走出去都倍有面子。

  可是和面子相比,还是赚取金元更值得人们投资。

  天津卫需要内地的粮食和作料,以及瓷器,茶叶等等日用产品。

  而内地却又需要食盐和海产品,两者的贸易交换刚好能够形成一个循环,从而让内地的食物更加多样性。

  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的下跌。

  无论是肉类还是食盐,都已经成了京师百姓们的日常食物来源了。

  经过了经济的流通,相应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