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章 寻呼小姐_国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秦东印象中,最早的寻呼机销售是无线局垄断的,排队交钱填表领机器,不像消费倒像是到工商局办理执照,顾客必须守规矩。

  随着寻呼台增多,渐渐的围绕着市无线局,开始出现一些小店,但是还不成规模。后来好像是街道办事处又盖了很多门头房,这样的寻呼台才越开越多,逐渐形成后来的规模。

  他要开一家寻呼台,地方当然也要选择在电务段周围。

  “我们秦湾电务段在开办寻呼台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李国平很是能侃,两人级别一样,可是秦东比他年轻太多,所以他对秦东更是高看一眼,亲自带领秦东参观起来,“我们秦湾电务段在铁路系统中拥有电话、电报、通信、信号等通信业务……”

  “我们的铁路寻呼台还有着寻呼漫游的优势。”这一点秦东明白,随着各地铁路寻呼台的建立和运营,在各路局、分局范围内联网漫游已成趋势。

  “你看,寻呼台的寻呼员接到电话后,先在电脑上输入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远端发射塔的编码器,再通过发射天线转化为无线电信号转发出。”

  铁路汇通寻呼台的发射天线设置在电务段通信楼上,并立的还有单工对讲天线。主机设置在电话所,从北京的一家公司购买安装。

  秦东注意到,电务段的工作人员用的还是“王码字根输入法”。此那时的电脑还没有windouws,是在dos系统下工作,黑底白字。

  电脑还需要按装“汉卡”,不然就显示不出汉字。所以此时汉字寻呼机比较贵,数字机才得以流行了那么久。

  去年,堪称是是中国寻呼业的转折,bp机上一连串空洞的符号变成了生动的文字。汉显机一经面世就受到了用户的青睐,1992年春节,北京126寻呼台每小时寻呼甚至达到了1万次以上。

  “李段,我们虽然第一次见面,但也是神交已久,我冒昧问一句,开办这样一家寻呼台,你们的设备使用费用,加上我的设备投资与购买电脑的费用,一共需要多少钱?”

  李国平笑着看看他,“最少七十万。”陪着秦东进来的电务段的团高官就是一阵咋舌,七十万是什么概念?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两千多一点,不吃不喝要三百五十年。

  秦东笑了,寻呼台的收入主要是服务费,在九十年代初的秦湾,一家寻呼台最低日销量50台以上,最好时日销量200多台,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天都是十万二十万的日常流水。

  “可以,”秦东也不避讳,从自己的挎包里掏出两张硬纸卡递给李国平,“一点心意,我自己酿的啤酒,有空尝尝。”

  鸣翠柳啤酒?

  李国平笑逐颜开,在秦湾,大家都知道秦啤,可是在一些圈子的上层,鸣翠柳很火爆,大家都说,这种啤酒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