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3章 响鼓不用重锤_国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十年代的校园就象这个年代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朝气。这是一个思潮激扬的所在,每个人都能在这里畅想自己的梦想。

  区工业局局长王从军走进山海省轻工学院的大门,看着这些胸前佩带着长方形白底红字校徽的“天之骄子”,既羡慕也感叹。

  “我想唱歌却不能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高三啦,还有闲情唱,老师听了肯定这么讲……”

  一个快乐的女生提着暖水瓶走过,王从军赶紧拦住她,“同学,你好,我打听一下发酵工程系怎么走?”

  “往前走,拐过那一排白杨树就到了。”女生笑着指指前面,王从军抬手看看手表,快到吃饭时间了,也罢,自己就让秦东请客,也尝尝大学生的伙食。

  临近午饭,班里也很是热闹,下课时间很是关键,早到食堂可以挑挑拣拣,晚到食堂则意味着残羹冷炙。

  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向食堂,学生们已经心急如火、蓄势待发,陈晓春甚至有意用饭盆弄出点动静,但老师还在滔滔不绝、意犹未尽,场面很是滑稽。

  秦东悄悄站起来,从后门出了教室,老师只看了他一眼,也没制止,谁让他是班长呢,说不定系里有什么安排。

  秦东却来到楼下的邮箱前,掏出钥匙打开邮箱。

  书信,此时还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此时,寄送一封省内平信只需4分钱,定制信封1分钱一个,邮政编码尚未全国启用。

  看着一封印着“北京工业大学xxx系”红字封底的信件,秦东叹口气,这已经是开学以来梁静雯给自己写的第四封信了。

  八十年代,学校对于谈恋爱的态度是“不反对”,其实是“不赞成”。对于入党积极分子而言,如果谈了恋爱,在民主评议时会成为群众眼中的一个“缺点”。这时候的恋爱还是以结婚为导向的,和后来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秦东这种函授生,年龄都大了,学校也另眼看待。

  哗——

  好象笼子打开一样,走廊里突然就喧嚣起来,秦东知道,终于下课了。

  “秦东,有我的信吗?”

  “看看,有没有我的?”

  ……

  一群人围拢过来,看看是否有自己的信件。在这个充满朝气与梦想的年代里,字里行间凝聚着太多的憧憬与情怀。

  “你的,老苒,你闺女来的吧,看这字,多漂亮。”秦东把一封信递给老苒,又把其他几封信给了同学们,自己的信早揣到裤兜里了。

  “走,走,吃饭去。”秦东顺手接过老苒手里的暖瓶,老苒早扯开了信封,一目十行看着手中的信,“嚯,我闺女数学考了一百分……”

  闺女想爸,大家都看看一脸兴奋得意的老苒,人群中,秦东的脚步一停,他看到前面王从军带着两个人正在跟人打听着什么。

  “王局长,”秦东快步就迎了上去,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