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准备工作_明末混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朝末代,中原总要元气大伤,从汉末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到唐末回鹘的血酬,一直延伸到民国军阀的中原大战和从花园口咆哮而出的滔天巨浪,从无例外。在那片土地上苦苦挣扎的人民也许并不知道,末日的阴霾已经笼罩了中原,此后十余年里,旱灾c蝗灾c兵灾c瘟疫将接踵而来,把他们逼向绝境。

  杨梦龙没有想那么远,他只是想弄清楚舞阳县的情况,免得到时两眼一抹黑罢了。舞阳县的情况不好也不坏,人少,势力自然也少,最妙的是根本就没有人知道那里有一个足够数亿人吃上几百年上千年的大盐矿,只要能将埋藏在地下的盐矿挖出来,想不发财都难。只是,开采盐矿并非易事,盐矿埋藏深度普遍在两千米以上,舞阳盐矿埋藏较浅,但也将近一千五百米了,以明朝的技术条件,想挖这么深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幸运的是,老祖宗给他留下了足够的智慧和财富,在四川自贡,盐井的工人硬是用简陋的工具打出了一千多米深的盐井,而且还有加深的余力,因此要开采舞阳盐矿虽然困难,却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实在不行,那里还有铁矿嘛,这个也很值钱的,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不成?

  弄清楚情况之后,杨梦龙开始未雨绸缪,作先期的准备。

  想要开采盐矿,必须要弄懂该如何开挖矿井,不求了如指掌,至少要做到心中有数,别到时候让工匠当成傻子耍得团团转。他把方逸之的藏书给洗劫了一遍,找出古代科学著在里面狂热的翻找着关于开矿的资料。令他失望的是,中国古代科学著作繁多,但是农书占了绝大多数,其他的又以算经c医术居多,关于开矿的则比较少。这也跟中国古代的国情有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嘛,老百姓没饭吃了,整个帝国都会完蛋的,只要不是太过混账的皇帝,都不敢轻视农业。在古代,绝大多数的科学研究都是围绕着农业展开的,连天文学都不例外。每个朝代都会集中最杰出的天文人才成立钦天监,研究天文地理,编写历书,古代老百姓用的历书远比现在的内容要丰富得多,里面不仅记录了节气变化,还会注明很多跟农业有关的知识,老百姓照着历书做就是了。编写这样一部历书耗资耗时都是非常吓人的,而朝廷一般都是免费或者以很低廉的价钱向老百姓发放历书,如果哪一年不发了,老百姓就会心里不满,认为这个皇帝不行,连农业都不重视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的农业非常发达,大麦小麦荞麦,大米小米玉米,红豆黑豆黄豆绿豆,种得不亦乐乎,人口之多,世界第一,相对应的,文化之丰富多彩,科研成果之多,在清朝之前同样令全世界望尘莫及。没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