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55 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敌人技术太先进_重生军工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制造航母,使用的都是1600吨起重能力的龙门吊呢。

  而振华重工建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能力的龙门吊,起重能力2000吨,帮巴西造船厂建造的。

  “这……”振华重工的人并没有太过为难。

  “资金的问题不用考虑,到时候沪东船厂如果资金不够,我来帮忙想办法。”谢凯没说由红旗集团出不够的部分。

  也没有人不相信谢凯。

  振华重工,从最开始成立,红旗集团直接砸5000万到现在,过去也没有几年的时间。

  不仅整个厂快速发展,甚至还养活了不少配套厂。

  “咱们真需要这么大的?”下来后,邬显达偷偷地问谢凯。

  他的脸上,满是担忧。

  技术能力发展是好事,可来得太快,基础不扎实,容易出问题。

  “其实需要的是更大的。900吨,勉强能用。”谢凯也没有隐瞒,大型龙门吊,用来干什么,谁都知道。尤其是造船厂需要的。“分段制造无论是工期还是成本,都低很多。越是大型船舶,需求也就越大。振华成立之前,国内的港口设备都是进口的,大多数还都是人家淘汰的二手设备,价格死贵,随着国内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这些需求很大,总不能最挣钱的让韩国人跟小鬼子挣了吧?”

  谢凯的话,让邬显达这位总工没法反驳。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振华重工的快速厂长,跟国内需求分不开。

  目前虽然已经出口到阿根廷等国,那都是靠着红旗集团的军品业务带来的。

  国际市场上,依然是由三菱重工、三井、现代、三星等公司占市场大头。

  荷兰人、西班牙人的市场份额也不小。

  这些国际巨头,成本比国内高多了。

  “另外,无论是万吨级的大型驱逐舰、还是航母,都需要更大吨位的。现在海军虽然穷,我们国家海疆这么大,早晚有一天会需要。到那时候,对于这些设备的需求就更高……何况,我们要做到产品卖给美国人、英国人来制造大型军舰……”

  谢凯很清楚,振华的这些领导人还是没有多大的信心跟底气。

  国内的企业,一直都觉得跟国际上的差距太大了,毕竟这些东西,之前国内根本就制造不出来。

  “谢顾问,国际上传统制造业都在衰退啊。虽然国内市场需求激增……”管彤贤这位曾经一手打造了振华重工的大佬,现在也担心振华重工未来的发展。

  投资太大,而且还是国家的钱,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新建新的厂房,拿了那么大面积的地,中信银行提供十多亿的贷款,要是出了问题。

  谢凯有些意外地看着这位大佬。

  心中暗叹一番。

  自己揠苗助长,还是有后遗症的。

  索性就直接把这位大佬说的话拿了出来:“国际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确实在衰退,就因为他们是发达国家,劳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